第一百七十章 国丧(第三更)(1 / 1)

乱世枭雄 九孔 4916 字 2020-03-20

(万分感谢‘那年那的我’又一次万币捧场和二十二张月票的支持。以及感谢‘书友186797’、‘he严涛’和‘书友858100’慷慨捧场和月票支持。)

“侯爷放心,卑职一定将沈光和孙思邈带回来。”牛进达大声躬身道。

“若事不可为,以自身安全为主,可放弃孙思邈。”王君临想了一下,又进一步补充道。

“卑职明白了。”牛进达完,迅速和王思春抱拳,然后一起转身离去。

两人走后,王君临来到门口,抬头看,发现上没有任何出现日食的迹象。

“难道历史记载有误?不对,或许是因为我的出现,已经改变了历史,改变了独孤皇后死亡的时间,那还会不会有日食的出现?”

“日食肯定会出现,只是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出现?”

“而没有日食出现为引子,杨勇想要生事,至少也要等皇后大丧之后了,我这装病还能不能等到那个时候。”

王君临喃喃自语,神色诡异而感慨。

……

……

杨素正为自己被栽赃陷害刺杀王君临而担心,想着此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才能为自己在杨坚面前缓颊,然后就听见门外许敬宗喊道:“国公,国公,皇后宾了。”

皇后宾了?杨素愣了一下后才反应过来。苟延残喘到了今,独孤皇后终于走了?

这对他和太子来可不是好消息,不过这倒是摆脱他眼前困难的大好机会。

杨素倒没有太多的感慨,只有利弊的估量。

不过,很快杨素只觉得心头又给压上了一块巨石,从今往后,宫中最尊贵的便只有对所有文武大臣都心存怀疑的皇帝杨坚了,同是支持杨广为储君,杨坚的想法并不是很坚定。

……

……

京中寺院道观的钟声一齐鸣响,向下万民昭告皇后崩神居宫中。

一记记钟声穿云裂石,大兴城的五十多万军民纷纷出屋,侧耳数着钟声响起的数目。

之前一年多的时间,因皇后病重不豫,辅臣时常奉旨入祷地、宗庙、社稷及都内神祠,宫观寺院亦是隔三差五的设道场,五岳四渎、乃至下有仙踪灵迹处的州、郡、县,当地刺史、太守、县令都奉旨去焚香祷告。京中的那一等无钱买度牒,以至于做了十数年行童、童子、沙弥而不得剃度的男女,也都被特旨赐了度牒。

至于,全下所有稍有名气的大夫,佛家、道家高僧,名声在外的世外高人,以及活了八十岁以上的人瑞,等等,都被杨坚下旨各州郡,寻到了不少,送到了京都。甚至有神医、药王之称的孙思邈也来了京城。

但这一切,都没能挽回独孤皇后的生命。纷纷扰扰四五百,其中包括去年在雍州那场与吐谷浑和突厥人的大战。这个期间皇宫一直都是在忙乱着,直到独孤皇后今日宾。

大隋开国二圣之一,一代贤后独孤伽罗宾,自然是要以国丧的规格举办葬礼,而且依制辍朝禁乐。

丧事只要一开始,就要连续进行九,这还是因为气炎热的缘故,如果在冬日里,会有足足八十一,而且,这还是皇后的陵墓杨坚早就下令准备好了,如果,皇后的陵墓没有安置完毕,那么,停灵的时间还会更长。

既然是国丧,在京都的满朝文武都是要参加的,王君临因为病重垂死,才能幸免不用参加。

……

……

第九日,也就是最后一,满朝文武和皇族、宗势集体祭奠太皇太后。子和朝臣依例朝临神局宫,御史职掌纠察弹劾,御史大夫苏威就在殿中盯着,看有哪位官员违了礼制。

尚书令自高颍被罢免之后一直空着,官职最大的左仆射杨素身着丧服,领着群臣祭拜,宗室、皇亲亦在班列中行礼如仪。虽云辍朝,但在神居宫中的朝临仪式,一如常朝时的仪制。

尚书右仆射,太子少保,兼御史大夫苏威坐在殿门后,紧盯着殿中朝臣们的一举一动,而他下属们的一对眸子,同样一如鹰隼一般,从衣袍查看到装束,一点细节也不放过。服饰是礼制的一部分,一点差错都代表着对太皇太后的不敬。谁都知道,这个时候皇帝心情肯定很不好,谁要是敢在这种场和中表现出对死去的独孤皇后不敬,肯定会倒霉。

不过这个时候,子杨坚并不在正殿中,三省六部主官除了苏威之外,其他人也都不在。皆是与杨坚一起在偏殿里议事,虽然是辍朝,那也只是不上朝而已,毕竟偌大的一个帝国,每要处理的政事太多,有一些事情还能往后放一下,但有些事情却是不可能耽搁的。

岷蜀地区南平蛮僚叛乱被左屯卫将军麦铁杖平定,并且将这些南平蛮僚领地彻底纳入大隋统治之内,人口虽然不多,总共加起来堪堪十来万人,但面积可是不,朝廷已经确定要新设一郡,名为南平郡。

此外,新复之地需要治理,移民、垦荒,安抚蛮僚土著,亟需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这就需要朝廷为此去筹措钱物和人手。而设南平郡之后,也代表着更多的官职,更多的功劳,以及更多晋升的机会,让许许多多有心边事的官员趋之若鹜。千方百计赶着趟上来走门路的很多,就是号称在家养病的王君临这边,也有人找上门来,求他为此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

南平郡一系列文武官员的编设,驻兵的防守,这些事情都是尽早不能迟的,只是一早上关于南平郡太守、长史、鹰扬郎将这三个主要官员的任命,朝堂上争论却得很厉害,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定论。

不过今的议题,可不会局限在这一件事上,苏威向神居宫偏殿方向瞥了一眼,神色有些复杂,早在五日前他便察觉到了一股不同寻常的势力暗中串联准备弹劾杨素,其中便包括他麾下近三分之一的御史。

对于麾下官员没有经过他的同意,便擅自出手弹劾杨素这等他招惹不了的人物,苏威自然是极为恼怒的,但能够悄无声息串联如此多的朝中官员的神秘人物,他自认为也得罪不起,更何况他已经悄悄将这次出手弹劾杨素的御史跟脚来历查了一下,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高颍当年从各州、郡所提拔和安置在御史台的。

只是因为时间过去的太过久远,所以除了苏威这个本身执掌御史台,且以狡猾出明的老臣之外,其他人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而以苏威的性格,若非逼不得已,他绝对不会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任何人。

所以,他在今日借纠察殿中祭奠官员是否违了礼制,特意避开了旁边偏殿的风暴。

不过,杨素竟然敢派人用军中八牛弩和强弩,在京城大街上公然对一名边关重将,开国侯行刺,这错误犯的就有些严重了。

你找人杀王君临没关系,比如派死士,雇佣绿林好汉这些都可以,只要不留下证据,对于杨素这样的重臣来就不是什么事。可是私自动用军中八牛弩和强弩,且被侯官府拿到了确凿的证物和证据,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更何况这本就是有人蓄意谋划,自然是不会放过这次弄倒杨素的机会。

御史台总共不过二十多名御史,有三分之一因此事上了弹章弹劾杨素。其中措辞犀利的,杨素擅自调动八牛弩和强弩,射杀对朝廷忠心耿耿的功臣,有谋反之意。措辞稍微委婉的,则杨素以权谋私,欺君罔上,飞扬跋扈。

多名御史联袂弹劾一人,这是大隋开国以来,以三省六部制定朝纲之后,御史台首次出现这种情况,而一经出现,顿时引发一场剧烈的朝局震动。因为自高颍被贬为庶民之后,杨素已经算是当今朝中第一人,而杨素若是倒下,依附杨素的那一批官员势必都要开始倒霉。

原则上来,进了御史台,是为子监察百官,不能怕得罪人,所以监察御史都是选用稍有声望但资历浅薄的年轻官员,以利用他们年轻气盛的冲劲,为子打压权柄在握的宰辅。但再年轻也有个限度,基本上都是三四十岁,至少也要有五六年官场生涯才有资格。

数日之间,杨素好似成了众矢之的,到了明,弹劾杨素的将会更多。

御史大夫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监察御史们弹劾的方向,却无权干涉或是阻止他们的弹劾,苏威不想开罪杨素,但他也无法阻止下面的御史被其他人指使着弹劾杨素,何况他在大隋官场和清议中名声不佳,对下面的御史,也管束不住。

苏威一脸感触深深叹了一口气。

不过,苏威想错了,此时偏殿中并没有人弹劾杨素,或者还轮不到这件事情。

杨素岂能没有安排,所以在杨素以及他的爪牙引导安排下,岷蜀地区南平郡之事商议完毕之后,又开始对病逝的皇后葬礼上相关的事情进行讨论敲定,这些事情比较杂,一桩接着一桩,一时半会根本就轮不到杨素的事情。

不过,杨坚听着臣子们报告皇后的后事准备,却是神思不属。

ps:第三更送上,求捧场,求月票,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