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门的吵吵嚷嚷终于迎来了平静,当欧阳修和苏洵两人出现在宫门外的时候,所有人都立刻住嘴,这两人乃是大宋的参知政事,在朝中的地位也是仅次于范仲淹这位相公的,事实上他们可以和范仲淹平起平坐。
他们的出现让所有人都有了主心骨,朝臣们自觉的站在了苏洵和欧阳修的身后,希望这两位德高望重的相公能出手,让这辽朝的狂徒知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但出乎意料的是,两人并未说什么,只不过从容淡定的聊着天从张俭身边走过,完没有看张俭的脸一眼,仿佛他是空气一般不存在。
“明允啊!昨日听说官家和太子与后苑之中讲学,精彩之处以命人传下,可否送与国子监中,向天下书院示范?”
“永叔兄果然是心系学子,官家的学问之出众,令人咋舌!某观之大不如也!抄送国子监乃学子之幸事,某这就派人传抄过去!不知嫂子可好些?”
苏洵的话让欧阳修欣慰的点了点头“已然大好!王唯一不愧是杏林圣手,老夫白白读了这么多年书,竟然相信巫蛊之术!还是有病寻医的好!”
两人的闲聊非常刻意,谁都能听出里面打发时间的意思,朝臣们当中的聪明人也不少,很快便理解了两人谈话的精髓,跟着开始闲聊起来,有些人甚至吆五喝六的码人去青楼妓馆中饮宴。
这时候最好的态度就是不关注,不把张俭的话放在心上,这才是大宋应有的态度,张俭的激将法很高明,甚至到了忘却生死的地步,用自己的性命相威胁。
但结果很是不理想,欧阳修和苏洵两人看穿了,自然不会中他的激将,反而把他晾在一边好不尴尬,所有的朝臣都跟随苏轼和欧阳修走了,走的时候眼神那叫一个蔑视……仿佛黑色的瞳孔消失,是眼白的望着张俭。
这比杀了张俭还让他难受,身为大辽的左丞相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气和轻视?
本想利用激烈的言语刺激狄青和大宋的臣子,没想到被苏洵和欧阳修两人如此巧妙的化解。反倒是他自己变成了一个笑话!
巍峨的大宋皇宫外就剩下张俭一人孤零零的站着,显得那么的落魄与可怜,城墙上的内侍快步向宫中走去,带入了勤政殿中小声道“启奏官家,两位参知政事如官家所说对张俭充耳不闻,而朝臣们附和相随,转眼之间唯有张俭孤立在外!”
赵祯端起香茗微微咂了一口,望着范仲淹道“你这是杀人诛心啊!虽高明,朕却不忍了,也罢传他与飞鹤台觐见,朕倒是看看他还有那番气度否!范相你便一同作陪!”
范仲淹微微苦笑“官家,此计乃臣之所出,实在无颜见张俭。”
赵祯满意的点了点头,很好,心有愧疚便证明他把这件事拦了下来,这是在为帝王的名声负责,若不是自己头上顶着一个仁君的名头,那需要他范仲淹如此遮挡。
话虽这么说,但范仲淹还是随着赵祯一起去了飞鹤台,所谓的飞鹤台并非是什么平台,也非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是大宋宫中一个地势较高的宫殿,以飞鹤为雕,殿中雕饰美轮美奂,最适合宴请使者之类。
赵祯是掐着饭点召见张俭的,下午喝了不少的茶水,与范仲淹两人聊了聊大宋如今的局势,以及对中京道官员的调任,而聊得最多的却是王安石,这个展露头角的官员,更是得到了范仲淹的肯定。
蔡伯俙以及他所调用的官员已经上路了,多是一些和王安石类似的新晋官员,他们大多对大宋对朝廷,对赵祯抱有一腔热血,充满了年轻人的朝气蓬勃,誓要为把中京道治理成为一片繁荣富强之地。
这段时间不断有消息从中京道传来,都是蔡伯俙命黑手的人秘密考察这些年轻官员的消息,这不单单是一次调动,更是一次测试与选拔。
大宋的朝臣,尤其是重臣越来越年轻化,而从这些年轻人中挑选才学能力出众之辈便成为了赵祯和范仲淹眼中的大事,国不可无才者当政!
能进入考察名单的人,能被蔡伯俙带去中京道的人,每一个是品行不端之人,这次考察就是要看他们的能力,即便是品行再好,没有出色的管理能力,也是无用!
最多去崇文苑中谋一个清闲的文资罢了…………
而这些年轻的新晋官员之中,就数王安石最为出色,他被赵祯钦点参与馆阁遴选,但他依然拒绝了,没错就是这个一飞冲天的机会他却拒绝了!
很多人当他是疯了!官家亲自下旨说明他简在帝心,一旦参与遴选,岂不是飞黄腾达?但赵祯并不意外,大宋的臣子拒绝皇帝的旨意也不是说明特别稀罕的事情。
尤其是王安石的拒绝赵祯更是毫不意外,他王安石果然是发挥了执拗的名头,不但拒绝的馆阁的旨意,而且亲自上疏向赵祯请命去往中京道。
这种行为在许多人看来是不理解的,京朝官是多么清贵的官员,入了馆阁便是清贵中的清贵,最少也能得一个翰林制诰的名头。
赵祯欣然同意他的要求,直接给了他王安石中京道判事的名头,这判事虽然不是一个正职差遣,但却是仅次于蔡伯俙的一个副手,而其他的判事多是一些朝中久经磨砺能力出众的臣子。
王安石执拗的品格再次发挥,到了中京道之后便以最快的速度对大宋所占领的府城进行考察,这里的府城是指宋军所占下的所有府城!
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工程,没有足够的时间根本完成不了,王安石运用了一个相对简单的办法,向彭七的大军索要各军行军司马的记录和文案。
这个作法得到了蔡伯俙的拍手称赞,没错,大宋的军队所到之处都要留下详细的信息和记录,人口多少,粮食几何,城中军需所用,百姓民生等等都会必须有记载,以便中军检查之用。
用蔡伯俙的话来说,王安石不单单是能力出众那么简单,而是打破了思维上的定式,想法往往特立独行且收效甚巨,蔡伯俙跟随赵祯多年,见识本就不凡,且眼界颇高,能得到他这样的评价便可见王安石的才能当真是卓越,连范仲淹都接连夸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