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游微微皱眉,他的目光不经意间透露出对倭国使臣的深深敌意。 这一微妙的变化,自然没有逃过房玄龄的敏锐观察。 “凌游,老夫怎么感觉你对这倭国使臣敌意有点大啊?”房玄龄带着几分好奇,缓缓询问道。 凌游闻言,微微一愣,随即轻笑道:“咦,这么明显么?连房大人都看出来了!”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自嘲,却又有几分无奈。 房玄龄哈哈一笑,目光在场中扫视一圈,意味深长地说道:“你问问在场的同僚,那个没看出来!”众人闻言,纷纷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凌游轻叹一声,道:“那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让人厌恶吧!”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愤怒和不满。 李世民和在场诸位大人闻言,都以为凌游说的是倭国人当街抢姑娘的事情,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这件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但每每想起,依然让人觉得愤慨不已。 “好了,事情既然已经过去了,那个倭人也被你所杀,你小子以后就不要再提了。”李世民挥了挥手,示意凌游不要再继续这个话题。 然而,凌游却并没有就此打住,他深吸一口气,道:“陛下,诸位大人,小子曾在一本古籍中看到过,倭国可是遍地都是银矿,若挖掘出来,怕是有几万万两。” “几万万两?”李世民吃了一惊,他的目光中透露出一种难以置信的神色。他看向房玄龄等人,发现众人也都露出了惊讶之色。 凌游接着说道:“不仅如此,倭国还盛产铜矿和金矿。如果我们能够掌握这些资源,必能让我大唐更加繁荣昌盛。”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自信。 李世民心动了,他深知金银矿产的重要性,但要开发倭国的矿藏却并非易事。 毕竟倭国如今还在给大唐上贡,贸然出兵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凌游看出了李世民的担忧,他沉吟片刻,道:“陛下,臣听闻沿海地区饱受海盗侵扰,百姓苦不堪言,而这些海盗多是由倭国人组成的,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严重破坏了我大唐的安宁和稳定,所以臣觉得倭国这种国家没必要存在世上,应当抹除。”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凛冽的杀意和决心。 李世民闻言沉默了。他深知凌游所言非虚,海盗问题确实一直是沿海地区的头等大事。 而倭国与海盗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想要彻底解决海盗问题,就必须对倭国采取果断措施,然而出兵灭国并非儿戏之事,需要慎重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和影响。 魏征等人听到凌游这话,顿时有些诧异,不明白为什么凌游会建议陛下对倭国灭国。 “陛下,此举虽然冒险,但若是成功,便可一劳永逸。”凌游继续劝道,“而且,倭国不过弹丸之地,以我大唐之国力,踏平它绝非难事。” 李世民微微点头,表示认同。 但他还是说道:“此事关系重大,须得从长计议,而且现在吐蕃,辽东问题还未解决,此时不宜在对倭国动兵。” “陛下,臣有一策,可助我大唐更好地筹备未来的战事。”凌游的声音打破了朝堂上的宁静,他的目光坚定,显然已经有了周全的考虑。 李世民微微倾身,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凌爱卿有何良策,不妨直言。” “陛下,咱们可以先造船。”凌游的声音清晰而有力,“若是想对倭国动兵,海船是必不可少的,臣这里,刚好有宝船的图纸,此船若成,必将大大提升我军的海上作战能力。而且,若是陛下未来有对高句丽动兵的打算,我们也可以从海上与陆地同时出击,形成夹击之势。” 李世民听后,眉头微皱,陷入沉思。 朝堂上的气氛一时变得紧张起来,众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皇帝的决定。 片刻后,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既然如此,那就按你所说,先造海船。” 然而,就在这时,一位世家官员站了出来,他的脸上写满了担忧:“陛下不可,如今我大唐不仅要面对吐蕃的威胁,还要对辽东动兵,若是此时再修建船只,恐怕国库支撑不住啊!” 他的话音刚落,魏征也站了出来,附和道:“王大人所言极是,请陛下三思。” 凌游看着他们,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王大人,魏大人,你们多虑了,这建船的钱,可以不用朝廷来出。” “不用朝廷来出?”魏征不解地看着凌游,“难道凌公爷打算自己出么?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凌游摆了摆手:“魏大人说笑了,下官哪里有那么多银子,不过,下官倒是有个办法,可以让朝廷不用出一分钱,就能造出船来。” “哦?你有何妙计?”李世民好奇地问道。 凌游深吸了一口气,缓缓道出他的计策:“陛下,诸位大人,咱们造船是为了对高句丽和倭国动兵,而倭国又有大量的银矿,只要陛下下旨,愿意捐钱助朝廷建造船只的,可以获得倭国银矿十分之一的份额,这样一来,怕是那些富商巨贾都会抢着为朝廷造船了。” 听完凌游的话,朝堂上再次陷入了寂静。 李世民脸上的表情变幻莫测,众人也都在心中默默盘算着这个计策的可行性。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凌游的这一计策,无疑给大唐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 沉默片刻后,李世民开口道:“此计虽妙,但实施起来恐有难度。众爱卿对此有何看法?” 杜如晦站出来说道:“陛下,臣认为此举可行!” “如此一来,既可解决造船的资金问题,又能增加我朝财政收入。”长孙无忌也表示赞同,“只是,这银矿份额如何分配,还需仔细商议。” “陛下,臣建议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捐款事宜和银矿份额的分配。”房玄龄提议道。 李世民点点头,“甚好!此事就交由房卿负责吧。” “臣遵旨!”房玄龄领命道。
第246章 倭国可是有银山(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