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那嗡嗡声一下子大到了让我有些眩晕,令我有些不能自持的程度了。随着这种现象的生起,我感觉自己一下子生出在了一片金辉中。
眼前再出现事物时,只有地藏菩萨恩师在我的面前。我却是跪在了恩师的面前,离他很近很近,四周再没有其它事物,我和恩师仿佛被一片金色包裹了起来。
我如在一个金球中,跪在了地藏菩萨恩师的面前,他的手此时正抚着我的头。
我脑海中的嗡嗡声,还在持续的发生着,却温和了许多。恩师并没有开口说话,我却感觉到我的右手中多了一个事物,很重。
但此时,我是无法看到的,因为我的头是无法扭动的。有一个声音竟是透过地藏菩萨恩师的手,传入了我的意识中。
他是这样说的:“弟子,许磊,我将我法杖亲授于你,为你摩顶,不为授记于你,只为授你持此法杖之力。此法杖可令你于诸界行走时,能借我力行命,助你破于你大因缘将至时的那些阻碍。并且能助你,成就你所立大愿。你可愿意受持,并依愿行事?”
我的意识触到这些话时,立即不自主的回复了恩师:“我愿意。”
当我说完这些时,我感觉又是一阵巨大的嗡嗡声,出现在了我的脑海中。并且在不久后,我便没有了意识。我的心此时,感觉是在一个虚空中。那虚空明亮洁净,而只有我站在那里,手里拿得正是恩师地藏菩萨的那根法杖……
我还没来得及细想,那个虚空就不见了。然后我发现自己坐在了车座上,那根地藏菩萨恩师的法杖就在我旁边伫立着,一动不动,不倒也不依靠任何事物的伫立着。只是此时的它,却不那么大了,能容在我的车子之中了。
我又抬头,向半空中去寻地藏菩萨恩师的身形。我发现他仍然在我车前的虚空的半空中。他还是飘在那里,还在那样慈爱的看着我笑着。
我有很多很多问题是想问他的,他似乎知道我的心意,还没等我问他,就用同样的方法,将他的话语传入到了我的意识界中。
他对我说:“你不用惊异,你刚才所历真实不虚,那法杖是真实授你了。你也不必挂碍为何,只要你在能用到时去用就好了,它会自动应对一些你需要借它力而应对的事物。你有因缘为使,我不能现在对你解说,只能告诉你,你真持得此法杖。你刚才所经的脑海中的嗡嗡声,就叫觉性,那是一种证果的人才可以持得的力量。你不一定会常持,因为你还没得到常持此力的果位。你只需要记住这种感觉,不要以为你是耳鸣就好。不多说了,今天回住处吧。我走了,记住不生未来想,不生得到想,不生骄慢想,继续你的修行吧。你解开一切诸缘的时间不会很久了,你得福时,才是众生得福时。以后不管给谁以堂口处理事情时,切不可再不收财物,或少收财物,要按仙家指引去收,不论多少不得疑惑。因为你少收并不是慈悲,反而会令那些众生,不能得福利。知道释迦牟尼佛为啥要在成佛后,每天都还要去化缘七次吗?你一下还没有悟到,我就为简单说下。”
我听到这儿时,心里生出了极强的喜悦。因为,我的确是很想知道这个中的因缘的,这也是我很久以来一直想不通的一件事情。并且我的直觉告诉我,这其中一定有很深的义、理在其中。
恩师似乎是知道我的心的,他在我想完这些时,继续对我以同样的方式说道:“于佛的境界,他做到了无我,不会计自己所得的。这就是那句我计、我所的意思。他不计较自己所得时,也不需要世俗的东西了。更不会以化缘这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一切所需。他实是为了慈悲众生,为众生积累功德,以消减众生自己的恶业,不受业报的苦,才行此行的。他却不会每天都这样做,只是每天随缘去做七次,有施给一点儿的就是那个施主得了相应供养佛的功德,有不施的,就不得供养佛的功德,但还得可值遇佛而成就一定的功德。就算有恶口相相的,佛也会为他除去谤佛的恶业。但不能尽数去这样做,因为尽数去做,会坏了因果、因缘。你处理世人那些恶业所成的苦厄时,他们若不施你,就无法尽解自己的恶业,不能真正离开苦厄。所以,以后在对机时,还会令无明造业,再受苦厄。并且你少收的话,他们实是得了被不与取的恶业,虽然不会立即去报,但却会成为从业而渐成业报,还会受苦厄。你也因成就了别人被不与取的恶业,而不得出。这才是佛让众生供养自己,及众生多称念佛号的根本,实际是在帮众生出苦厄,累积功德。所以于因缘中,不是佛在贪求你的供养,不是贪众在布施给佛,是佛在给无明众生一个最大的布施。以此布施,令众生可以自己布施给自己功德,消减自己的恶业所报,出离苦厄。这又不是从生求想而能得的,若来求,那就是交易,交易一点功德也没有。这也是众生供养佛很久,却一点果也不得的原因。求为贪,众生的供养只是化解了众生自己贪着的恶业,不受一贪的恶业而已。”
说完后,静静的看着我,脸上却严肃了起来。
我听完这些后,心中真的是如阴霾中见明日,一下子通透了起来。对于觉性,我没有太多的思惟,也没有生起太多的贪求心。但当我明白了,佛这种大无我的布施的因缘后,我不禁在心里有些觉得自己的心量太小了。以前诸事总是不好意思去收人家钱,我以为我是慈悲的,哪曾想,我是颠倒了。
于是我赶紧回复了地藏菩萨:“弟子对佛的布施心已了然了,懂了自己过去错行的慈悲了。愿意在以后,以众生皆不解时,依然不以此假慈悲为众生解脱苦厄。”……
堂域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