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尉迟恭就已经率军退出了密林,再往前跑一会儿,就遇到董袭派来的人传话:“尉迟将军,董将军已经率领一部分人马急行军赶到前方四五里处,列阵准备接应大家了!”
尉迟恭听后,连连点头,然后对着身后大声呼喊:“将士们,我军已经在前方接应我们了,大家加把劲,快撤出此地,就安全了。!”
由于有一部分断后的士卒在阻击,汉军耽误了不少时间,虽然现在已经追了上来,但两者之间已经有了近两里的距离差距。现在,两军就是在比拼耐力了,看谁还能坚持住,就可能获胜。
又过了大半个时辰,最前方的尉迟恭终于看到了吴军的旗帜,旗帜之下的己方将士们已经摆好阵型,随时准备作战了。尉迟恭开心大喊:“董将军,是我,是我!”前方一身戎装,手里长枪在手的董袭,也看见了尉迟恭。
纵马向前数步,先是对尉迟恭喊道:“尉迟将军快回阵中,由我来挡住追兵!”然后又对着身后列阵以待的将士们下令:“让开一条路,让尉迟将军回到阵中!”一声令下之后,阵型中间打开了一条可以并列四五人的道路,以供尉迟恭等人穿过去。
尉迟恭也不客气,立刻率人向后方撤去,路过董袭时,还不忘抱拳以示感激,还顺带叮嘱道:“董将军,后方是张飞亲自率领的汉军在追杀,张飞此人凶猛异常,我不是他的对手,董将军千万小心!”
“好,多谢尉迟将军提醒。尔等放心先撤吧,我也不和张飞久战,只依靠阵型拖住他就行了!”董袭连连点头,同样抱拳还礼。
在尉迟恭率领的数千败军刚刚全部撤退之后,张飞就拍马赶到,看到吴军严阵以待的模样,张飞心里也是吃了一惊:“哟呵,看来这吴将也是有些脑子,并没有一股脑全部进密林中,这后方还有这么多人在接应!”
“张将军,我们直接掩杀过去吧,吴军一些残兵败将,何惧之有?”说话的是张飞的副将,唤作尹礼。没错,就是之前和臧霸、孙观、昌豨、吴敦并称为‘泰山五寇’的那批人。
前面说过,刘备在收拢了臧霸之后,为了瓦解泰山军实力,就把这几个人拆分开来。臧霸率领孙观、吴敦二将;昌豨、尹礼二人派给了张飞当做副将。
张飞听尹礼说完后,连连摆手:“不了,穷寇莫追。且不说面前的敌军究竟有多少人;就是我们自己兄弟,在厮杀了数个时辰后,也已经累得够呛了。而且,还是在吴国地界内,人生地不熟的,不敢深追!”
张飞认真分析了一顿后,做出了正确的决策。然后,他颇为可惜的感叹道:“哎,只是可惜,老子没能杀了尉迟恭,让他给跑了,要不然,这一仗可算是大获全胜了!”
另一边的昌豨附和道:“张将军,我们这一战已经重创吴军了,算的是旗开得胜。以将军之见,我们下一步应该如何?”
张飞略微思考了一下:“传我命令,全军在此处扎营休整。我们就死命盯着这支吴军,他们去哪里,我们就追到哪里?只要拖住这支人马,不管是我大哥、还是二哥,他们都能更进一步的!”
提起自己的两位兄长,张飞的脸上就洋溢出自信的笑容,他无条件信任两位哥哥,相信他们可以拿下寿春,也相信他们能拿下建邺……
夜很快就到了,缺月悬挂在几棵梧桐树之上,照耀着漆黑的大地。大营中有着火光,火盆桩里燃烧的柴火噼里啪啦地作响,与之相互辉映的,还有伤兵营地里‘嗯,啊,哇,呐’的痛苦哀嚎声……
吴军的大营内,尉迟恭和董袭以及几个军官都在这里,显然,是要商讨一些重大事情。经历了一天厮杀过后,尉迟恭早已经精疲力尽,瘫坐在主座上——这里他的官职最高,也是这支队伍的主将,理应如此。
“禀告将军,此役,我军折损了两千多人,伤员也有一千余人,可谓是损失惨重!”一名负责清点战损的军官向着大家汇报情况。
(PS:关于伏击战,损失数量比受伤数量多其实很正常,因为你深陷包围,不管受伤与否,能突围出去才能逃命。剩下的一些逃不出去的,不管是战死还是被俘虏,都归为损失人员。)
尉迟恭面色铁青,这是他出道以来的第一场大败,也是败的最惨的一次!足足五千人马,被汉军伏击,损失了大半,这个数字不管是放在谁身上,都是难以接受的。
良久,他缓缓说道:“若不是董袭将军接应,恐怕这个人数会更多!”顿了一下,继续道:“此战我当担全部责任,我自会向大将军汇报战况,也会向陛下上书,呈明事情经过,不管什么责罚,我都认了!”
“尉迟将军,也无需自责,汉军能深入到这里,我们谁也想不到,纵使是料事如神的大将军,也疏忽了。而且,还是张飞亲自带队,他可是刘备麾下二号猛将,我们敌不过也正常……”董袭不太会安慰人,只如此说道,说完后,自己也觉得不太对劲。
又加了一句:“依我看,我们还是商量一下下一步该如何行军,是原地等待大将军的命令呢?还是主动进攻,再和张飞堂堂正正的决一胜负?亦或者是绕路而行,先前往丹阳郡?”
董袭说得是事情关键,眼下自责已经过去的事情,没什么用了;不如仔细考虑一下,下一步该如何行军,如何作战才对!
尉迟恭思索了许久,叹了口气:“说实话,我们此时返回寿春,可能是最好的结果,不仅可以避免军队损失、也可以和大将军合兵一处,镇守寿春。”
“但是,陛下可是下了诏书,让大将军派人回援丹阳郡的,我们若是不回,恐怕大将军这边不好向陛下交代啊……”
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