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慈父(1 / 1)

黄观仰天哀叹,他一个好好的六首魁元,斯文领袖,如今却要贩售武器,挣带血的钱财,他真不知道自己这一辈子的孔孟之道,到底读到了哪里去了?

“徐景昌,你要赔偿我!”

徐景昌连忙点头,“老泰山,您只管说,是金钱还是美女?你要什么给你什么!”

黄观愕然良久,突然哀嚎一声,“我要名节啊!”

这下子徐景昌为难了,“岳父大人,伱看啊,要是我有,我肯定不会吝啬,可你偏偏要我没有的,你这就是强人所难了。”

黄观死死盯着他,气得拍桌子,“老夫就不该跟你纠缠在一起。”

徐景昌见老岳父如此说,也就轻叹了一声,“我知道您老的心思,我也就不为难您了,这北平国子监的差事,我还是另选高明吧!”

“等等!”

黄观打断了徐景昌,“你说什么北平国子监?陛下答应了?”

徐景昌笑道:“那是自然!陛下授意成立北平国子监……而这个国子监还包括四个学堂。”

“四个学堂?都教什么的?”

徐景昌道:“第一个就是宗室学堂,教那帮王爷的,以后王爷的儿子,孙子,重孙子,都要过来入学。”

“第二个就是武学堂,只要是针对那些卫所官吏,以后也要培养朝廷的武将。”

“第三个是科学堂。”

黄观打断了徐景昌,“这是干什么的?”

“就是分科而学的意思,以往的学堂,都教四书五经,教孔孟之道,以为学会了圣人微言大义,便能无往不利。这回不同,我们是承认学问不同,讲究因材施教,发挥特长……有文学、史学、算学、天文、医学、商学等等。针对所有人,凡是通过考核,都能入学。”

黄观听得颇感兴趣,甚至有点跃跃欲试的意思。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着实快事!

但他还要保持老岳父的矜持,“这才三个学堂,还有一个?”

“还有一个就是外籍学堂……主要是针对女真、蒙古、朝鲜等等,凡是心向上国,愿意读书上进的,都可以过来。而且我也特别请求陛下答应,如果顺利完成学业,都可以授予大明的户籍,成为大明的子民。”

黄观听到这里。终于不淡定了,“你这是要教化蛮夷啊?”

“没错,就是这个意思!”

黄观顿了顿,勉强压下急速跳动的心,好奇道:“那你准备投入多少?朝廷能给多少预算?”

徐景昌笑道:“预算多少,还要看夏原吉那边……不过能卖多少兵器铠甲,这笔钱倒是可以都拿来办学。”

黄观缓缓长出了口气,突然激动起来,“那个……贤婿啊,你看这个北平国子监祭酒,还有比我更合适的人吗?”

徐景昌点头,“我刚刚认真想了想,其实吴山啊,杨荣啊,黄淮啊,胡广啊,随便找个人就行了。您老人家就别掺和这些事情了,我真怕影响了您老的名节!”

黄观瞪着徐景昌,半晌突然笑道:“好你个臭小子,真是记仇啊!行,我给你道歉,我给你赔罪,要不然,我给你磕一个头!”

听他这么说,徐景昌可吓坏了,连忙伸手去扶黄观,哪知道他的胳膊还没碰到人家,黄观就安安稳稳坐下,人家就是意思意思,谁让你当真来的?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徐景昌也没啥好说的了,“往后教化蛮夷,光大华夏,就要看您老人家了。”

黄观笑道:“义之所在,在所不辞!”

他顿了顿,又道:“贤婿啊,既然要用兵器的钱办学,你可要多用点功夫,多卖点刀枪剑戟才是,你说是不是?”

徐景昌哼道:“您这是让我在缺德的路上走得更远呗?”

黄观立刻摇头,“你不能这么想……你看啊,咱们卖兵器,买得越多,蛮夷之间,互相征伐,死的人就多。挣了钱之后,拿来办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就越多。此消彼长之下,我大明必然会越发兴旺发达,你说是不是?早晚有一天,到处都是华夏,普天之下,皆是中华,那才是真正的天下大同,你说是不是?”

老岳父喜滋滋畅想着,徐景昌只想说,“原来您老人家也有灵活的道德底线,还真是不容易。”

伴随着成立外籍学堂的旨意下达,朱棣终于降旨,召见各国使者。

徐景昌也被叫到了燕王府……朱棣身着衮服,气象威严,当真有永乐大帝的气势。

他见到了徐景昌之后,学呵呵道:“怎么样,今天朕的打扮如何?”

徐景昌慌忙道:“陛下天日之表,龙凤之姿!”

朱棣呵呵一笑,“挺会说话的。”

他俯身靠近,突然道:“你说朝臣是不是就喜欢朕穿戴整齐,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充当一个摆设?”

徐景昌愕然,朱老四什么时候这么聪明了?

“启奏陛下,臣和那些人不一样,咱们是亲戚啊!”

朱棣意味深长笑了,“既然如此,那你就陪着朕,去见见各方使者吧!”

徐景昌点头,可是心里头怦怦乱跳,他总觉得朱老四要搞什么幺蛾子。

他们首先见的就是朝鲜使臣,毕竟他们刚刚挨过打,现在满腹委屈。

“求上国垂怜,严惩倭国岛夷。”

自从出了评分之后,倭国在朝鲜这里,地位越发底下,直接变成了岛夷。

当然了,这个岛夷颇具战斗力,时常入寇……或许在中原王朝的史书上,大的入寇就那么几次,但是实际上,几乎每隔一年多,倭寇就会入侵朝鲜。

双方仇深似海,互相敌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朱棣认真听完哭声,点了点头,“倭寇肆虐海上,时常侵扰大明。朕这次也要呵斥倭国,让他们约束匪类。如果做不到,朕自然会提兵过去,亲自教训倭寇。”

听朱棣这么说,朝鲜使者,只当他要御驾亲征,可感动坏了。

情不自禁道:“陛下对待蔽国,真如父亲待儿子一般,蔽国上下,感激涕零。”

徐景昌在旁边都差点笑出声来,这就认爹了呗?

你们叫的还真是痛快啊!

朱棣脸上含笑,“朕是天下人的君父,不独大明子民,凡是心向大明,沐浴王化的苍生黎民,皆是朕的子民。”

朝鲜使者更加激动了,“多谢陛下天恩,陛下洪恩浩荡,倭国怙恶不悛,不是骤然能改变的。更何况当年元朝远征倭国失利,让他们越发猖狂。必须上国发兵严惩,才能让倭国感到切肤之痛,方能尊奉上国,睦邻友好。”

朱棣顿了顿,点头道:“好吧,此事朕知道了。”

随后朱棣就叫来了倭国使臣,朱棣直接甩出了一份国书,扔给了倭国使臣。

“臣闻三皇立极,五帝禅宗,惟中华之有主,岂夷狄而无君?乾坤浩荡,非一主之独权;宇宙宽洪,作诸邦以分守。盖天下者,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倭国使臣也不是傻子,一看这玩意,就浑身颤抖,惶惶不安。

这是当初朱元璋鉴于沿海倭寇作乱,降旨指责倭国,有心讨伐。

结果倭国怀良亲王弄了这么一封中二感爆棚的回书,在最后他更是豪言:“……顺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贺兰山前,聊以博戏,臣何惧哉?倘君胜臣负,且满上国之意;设臣胜君负,反作小邦之羞!

自古讲和为上,罢战为强,免生灵之涂炭,拯黎庶之艰辛。特遣使臣,敬叩丹陛,惟上国图之。”

好家伙,这是要跟大明朝一较高下啊!

朱元璋犹豫了再三,实在是国力不足,加上大元朝两次战败的教训,不能不吸取,放弃了用兵。

但是到了朱棣这里,他就不在乎这些了。

毕竟此刻的大明,出了陆上的力量,水师也起来了。

郑和的航行证明了大明的船只可不会半路损坏,开到倭国,轻而易举。

“回陛下的话,太祖皇帝垂怜蔽国,并未出兵,还望陛下能效法太祖皇帝,优待小国,小国感激涕零。”

朱棣呵呵笑道:“朕召见尔等,就是心怀慈悲,不愿意加兵……无奈尔等肆意妄为,倭寇之患,绵延至今,愈演愈烈。朕纵然想饶过你们,也没有这个道理!”

倭国使者连连磕头,“陛下,那些倭寇匪类并非蔽国派遣,他们尽是一些亡命徒,蔽国百姓,也是深受其害,还望陛下明察。”

朱棣呵呵,“定国公,你可听到了?”

徐景昌道:“陛下,纵然倭国使者所讲有理,但剿灭倭寇的开支,也不该大明来出。谁的麻烦谁出钱解决,谁的屁股谁自己擦!如果倭国没有本事解决,那不如这样,给上国一笔钱,让大明出兵,剿杀所有倭寇,还两国百姓一个海晏河清。”

倭国使臣大惊,“蔽国国小民贫,哪里有钱奉养上国,还望上国恩宽!”

朱棣勃然大怒,“好一个不知好歹的倭国,当真是要自寻死路。朕立刻成全你们!”

这时候徐景昌忙道:“陛下,这一次倭国是遵旨前来,还算恭顺,理当给他们一点优待,倘若他们能把国中金矿银矿交出来一些,所产金银,交给大明,用来剿灭倭寇,或许还可以商议一二。”

朱棣听到这里,点了点头,“听见没有?这是朕最后的一点恩典!你们要是不愿意答应,立刻就去整军备战。等这一次比武结束,朕必然带兵讨伐……行了,退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