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基业(1 / 1)

文启东虽没有争霸天下的兴趣,没有刻意的去增强山谷内的武力,可身处乱世,想要过的安稳,必要的防卫力量还是要有的。

銆愭帹鑽愪笅锛屽挭鍜槄璇昏拷涔︾湡鐨勫ソ鐢紝杩欓噷涓嬭浇澶y鍘诲揩鍙互璇曡瘯鍚c傘/p>

明末时期,稍有点家底的官绅都会养一些家丁,武将就更不用说了,一名武将的实力,取决于他眷养家丁的数量。

道观的产业现在也不小了,没有一定的武力看护,想打这些产业主意的人,就会层出不穷。

道观虽然有文启东坐镇,不至于让道观的产业被人抢了去,可文启东不可能啥都不干,天天盯着道观的各处产业。

文启东就像那手持猎枪的牧羊人,几十只几百只羊看顾的过来,要是有了几万只羊,羊群散布在方园十几平方公里的地面时,边缘的羊被狼偷吃就不可避免了。

这时,就需要养一些牧羊犬协助看护羊群,山阳镇乡勇民团,就是文启东眷养的牧羊犬。

山阳镇民团经过几次招募重组,现在拥有团丁二百多人,这二百多团丁可不像是修武县里的那些乡勇壮丁,只是记名在编,用时召集起来,不用时放归乡里还去种自己的地。

山阳镇的团丁是全脱产专职的兵丁,每天都要训练的,这种训练强度,比天才一集训的边军还要频繁和严格。

好在文启东对这些团丁供给的也充足,足够的营养吃食,完全能满足团丁的身体训练消耗,半年下来,这些团丁在李虎的眼中,已经不逊色于那些边军将领的家丁了。

不比那些家丁差的,是团丁的身体和军事技能,要是比起装备,不要说那些家丁,就是那些将军也比不了啊!

团丁手中的武器就不说了,都是精钢打制,边军手中的那些破烂货,和团丁手中的精良兵器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就是在装甲防护上,团丁身上的防护甲具,也比那些边军身上的要好。

山阳镇的团丁,每人都配有一顶头盔两身甲,一身改良的棉甲,一身轻便的半身钢甲,头盔是不锈钢加减震内衬的半帽檐式圆顶钢盔。

这些甲具,比现在明军装备的所有兵甲都要好,可以说是全方位碾压,团丁身上的甲具不单单比明军的坚固结实,最大的优点是轻便。

同样一身铁甲,道观出品的只有十来斤,明军和后金兵的,最精良的也有三十多斤。

这样质量的装备,本来以现在的加工条件,是生产不出来的,可有了文启东作弊的金手指,指导工匠们采用最优材料配方,最合理的制作工艺,一切都没有了问题。

强壮的士兵,精良的武器装备,对于带兵的李虎来说,这样的兵才是真正敢战之士,带着这样的兵士上战场,才能有底气。

可惜,这样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兵丁,现在只能用来防备灾民。

李虎陪着自家观主,登上了还没完工的城墙。

山阳镇的城墙,现在还是带壕沟的夯土墙,用三合土堆起来的夯土墙只有五米来高,离设定的十二米还差一大半,城墙的内瓤还没完工,城墙砖当然也没有砌。

建山阳镇的时候,先建的是流民住房,城墙由于工程量太大,暂时又不是紧要的建筑,所以就放到了最后。

一行人上了夯土墙,镇外的情景立即一览无余。

只见夯土墙下的壕沟外,已经收获了的田地中,密密麻麻好几千人聚集在哪里,负老携幼的等候在进出山阳镇的出入口处。

还只是几米高半截墙的出入口,这时已被两排全副武张的团丁把守住,一部分挤在出入口处的灾民,对看守的团丁祈求着什么,人群中时不时的会有一些推攘,在几名团丁领队的呵斥声下,又很快的安静下来。

堆积在城门口想进城的只是一小部分人,大部分人都分散在大路两边的田地里,个人、十几个人的以家为单位聚在哪里,等候着团丁们的放行。

由于这些灾民到来早的,已经在出入口处等待了两三天了,田地里到处都是他们生火做饭和取暖的痕迹,出入口大路两旁的几十亩田地,已经被糟蹋的不成样子。

文启东看到有不少道观专用的粮食口袋,被灾民提在手中和背在身上,粮食袋中很明显有一些粮食,就问道:“对这些灾民,粮食是按什么标准发的?。”

站在旁边的何成文,连忙答道:“回道爷,按人头发的,壮丁不分男女都是二斗,老人和小孩都是一斗。”

文启东默算了一下,大人一个人给了二十多斤粮食,小孩老人十几斤,就是光吃细粮,也够吃一个月了。

要是把这些粮食掺和着野菜等食物吃,节省一些,吃到明年开春都问题不大。

可能是因为手中有了粮食,这些灾民虽然不肯离去,可也没有行为激烈的闹事。

当然,这也和手拿兵器的团丁,就在旁边不远处看着有关。

文启东又问道:“做动员宣传了吗?,所有人都不肯离开?”

“做了,每天都要劝说好几遍,可这些人就是不走,有些人得了粮食后,没有自己吃,都卖了,卖了粮食后,又来讨要。

现在那些堵在出入口的人,就是卖了粮食,又来讨要的人。”

文启东看着壕沟外田地中的流民,沉思了半天后,对李虎命令道:“你把团丁召集起来,把手中有粮食的人家,集中起来带到那一片坡地处,在那处刺枣林旁边建临时窝棚营地。

那些卖了粮食的,赶出山阳镇地界,胆敢反抗的,不用留手。”

接着,文启东又对何成文吩咐道:“你们政务处,派几个人协助民团安置灾民。

在安置灾民过程中,对那些想走的,任其走,对那些不服从安排的,也全部赶走。”

交代完何成文,又对着范江安排道:“你派几个人,关注这些灾民的动态,对那些想挑动灾民闹事的人,嗯,你应该知道怎么做……”

范江立即躬身领命,“道爷,您放心,属下保证那些灾民老老实实的。”

对灾民作了安排,挥手让他们各自散去做事后,文启东带着两名政务处的书办和几名杂役,围着未完工的城墙进行巡视。

当时建山阳镇的时候,文启东把建镇的位置,放在了平原与丘陵的交界处,这已经是他购买的地盘最外围,等于是已经出了山区。

虽然是出了山区,地势还是很高,是一处北高南低,绵延七八里的坡地。

这处大小有十几万亩的坡地,背靠后面的丘陵山地,南望几十里外的黄河,地势很是不错,可就是没有水源。

雨水丰富的年景,有山水从北山上下来,但没有水利设施,山水留不住,很快就流走了。

这两年由于干旱,被山水冲出的沟壑中,连往常的细流都没有了,连生活在这片坡地上的野生动物,喝个水都得进山或是下坡。

就是这样的坡地,也是有主的,离山阳镇最近的那片坡地,就属于郑王府所有。

这片坡地,是山阳镇地势的延续,买地时,文启东本来想把这片坡地一起买下,可能是产权有猫腻,当时贾县令已经同意了,最后却没有达成交易。

山阳镇算是建在了坡地的顶点,现在城墙虽没建好,可站在几米高的夯土墙上,向南望去时,也能给人一种登高望远的感觉。

整个山阳镇占地不到三平方公里,镇子的城墙周长近六千米,是一个不规则的四方形。

就这样的规模,已经比修武县城还要大了。

几千米的城墙,目前还都是几米高的三合土夯土堆,看样子,离完工还遥遥无期。

要是搁在后世,这几千米的土方工程,各种机械一上阵,一两个月就能完成。

而在古代,靠人力肩挑手提,这就是一项很消耗人力的浩大工程。

山阳镇的城墙,是在镇内的民居大部分完工后,才开始建设的,三个多月的时间,近六千米的城墙能初具模样,还多亏了文启东指导工匠们,制造出了一些精钢打造的工具。

其中带轴承的独轮车,可以抬重一吨的杠杆滑轮组,近二吨的压路钢磙等设备的使用,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才得以在三个多月的时间,把城墙建成现在这个模样。

在文启东眼中,这慢如磨洋工的建造速度,本土的工匠们却视为奇迹。

对参加过其它城墙建造的工匠来说,山阳镇城墙的建造,总共才动用了六百多人,这点人,三个月就能起一半的城墙,这样的建造速度,以前哪里见过,这就是不可思议的奇迹。

在城墙正在动工的路段,文启东和负责城墙建造的大匠交谈后,得知最耗工时的就是配制三合土后,对跟在身后的书办吩咐道:“记录一下,让政务处去动员城外灾民参与城墙建造,对参与建造城墙的人,可酌情给一些报酬。

另外,通知民团和治安所,那些不服从管教的人员,押到工地,劳动改造。”

在文启东忙着收治本地的灾民,忙着建设山阳镇时,修武县城内,已经上任了几个月的史县令,正在对着一群胥吏训话。

“……不要找理由,完不成秋收税赋,老爷我无法向朝廷交差,你们也不会好过,不管尔等用什么办法,解银日期一到,本县要看到递解朝廷税银收齐,……”

坐在公堂上史县令训话的口干舌燥,堂下的胥吏们低垂着头默然不语,无视大老爷一个人在那唱独角戏。

有些胥吏心里暗暗嘀咕,“人都跑光了,到哪里去收税,那些官绅老爷们有钱,你大老爷要是有本事,找他们收税去。”

史县令在堂上吼了半天,看堂下的胥吏们无动于衷,心中的火气更大了,一拍惊堂木,正要大发脾气,师爷走了过来。

从后堂出来的师爷,轻迈着脚步来到史县令身边,附耳说道:“东翁,消息确定了,那凤山观确实想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