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山林可用,江河亦可用(1 / 1)

逆天换明 样样稀松 4208 字 2021-12-22

按照郭大靖的估计,建虏的哨地,或者说预警拦截线,应该是两层,最多不过是三层。

也就是说,在一个突破口,只要摸掉两个或三个哨地,就能成功地潜入建虏统治区。

每个哨地的建虏应该是十人,如果大军进击,他们当然是抵挡不住。但哨地的作用是拦截东江军的哨探谍子,并预警报信儿,并不需要硬碰硬的战斗。

所以,隐蔽地拔除建虏哨地,使建虏统治区的守军完全没有防备,才是此次潜入作战能否成功的关键。

郭大靖和不收小队离开约一个时辰后,刘兴治率领大队赶到了这里,和留守人员短暂的交接后,又继续前进。

几具无头的尸体,都被剥除了衣甲,凄惨地扔在一处坑中,由赵光和两个锦衣卫过目后,刘兴治便让人掩埋。

这倒不是要吓唬赵光等人,死尸嘛,也吓不住什么人。他们是监军,检验下战果,也是正常的。

“郭将军神勇。”赵光故作平静地点着头,“无声无息就解决掉建虏,为大军前进扫清道路。”

刘兴治笑了笑,说道:“若说伪装潜伏和袭杀,没人是郭将军的对手。这在军中,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蒋宝和有些诧异地问道:“难道每次作战,郭将军都象现在这样,冲在最前面?”

刘兴治说道:“作战时倒未必如此,但侦察潜入,为确保万一,郭将军多要亲自率队在前。”

接着,他又补充道:“比如上次袭击鞍山驿堡,郭将军便一直在前,使得部队能顺利潜入并成功行动。”

赵光的目光闪了一下,说道:“难怪都说郭将军与建虏仇深似海,隔几天不杀建虏便手痒心烦。”

刘兴治倒是知道这是郭大靖有意让传的,吓唬赵光等人,便咧嘴一笑,说道:“血海深仇,岂能不报?”

停顿了一下,刘兴治又添油加醋道:“郭大人其实更恨内奸,特别是给建虏做帮凶的汉奸。不知赵公公和两位大人可听说海刑,郭将军发明的,专对付汉奸。”

赵光垂下眼帘,脸上有些变色。

蒋宝和与沈宗贵互相对视,不免露出几分恐惧。

这也是郭大靖吓唬他们的,胡编乱造出来的海刑。就是把人从船上吊入海中,让海鱼从脚、腿、身体吃起,直到啃得只剩骨头架子。

刘兴治没那么胆大,可也不喜欢朝廷派来的太监和锦衣卫。任谁头上有个上司,还狗屁不懂,也不会高兴。

看到三人的神情,刘兴治心中升起快感,知道郭将军编造的海刑真把他们吓唬住了。

“海刑是郭将军特意琢磨出来对付汉奸的,人半吊在海里,鱼呀蟹呀啃食其肉,盐水还渍着,那疼痛比千刀万剐还厉害。最后啃成骨头架子,只剩下脑袋,还惨叫连声呢!”

刘兴治绘声绘色地描述,索性再吓吓这三人,省得他们不知天高地厚地瞎指挥。

赵光干咳了一声,转身走了。

沈宗贵和蒋宝和不约而同地咽了口唾沫,干笑了两声,目中的恐惧之色更浓,打着哈哈也离刘兴治远了些。

原来讲故事也很有意思啊,看把这三个家伙吓得。

刘兴治坏笑两声,命令部队稍事休息。

休息啦,姚新在草地上铺了块油布坐下,从包里拿出饼,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

对于随军赶路,她有经验,尽管上次是被看押,但并没有绳捆索绑。至今,她还记得吃到的最香的饼。

这个饼是她亲自己做的,对于能自己制作干粮的,军队发放粮食、肉、盐。但份量必须做足,不能在路上吃别人的。

姚新给爷爷留了些肉干,在饼中又添了些杂粮,份量倒是足够。她也不觉得难吃,更不担心体力会不够。

人家是有经验的,打起仗来就有肉吃了。不管是羊肉、马肉,都好吃。

姚新吃得香甜,还拿出水囊喝了一口。她瞟到旁边的阿巧,和她一样也在啃饼,还就着肉干儿,嚼得很香。

两个丫头互相对视,不约而同地露出笑容。有伴儿啦,还有着共同的爱好,两人越来越有亲近的感觉。

不远处,藤野英收起了小镜子,行军打仗也忘不了检查仪容,这就是女人的天性。

两个手下的举止,她都看在眼里,不由得轻轻摇了摇头。

如果除了吃就不会别的,藤野英自然不会带上她们。关键是人家既能吃,还能干,在医护队中是翘楚。

从兜里掏出块糖,藤野英放进嘴里含着、嚼着,甜中还有花生碎和榛子的香味,这也算是她带的干粮。

郭大靖让吴九成从山东购买物资,其中就有一些南方的蔗糖。

藤野英不知道郭大靖是在搞着研究,以为是吃的,便缠着要了一些。熬成糖浆,又掺了点碎花生和榛子,做成了她爱吃的糖果。

这家伙还是个会吃的,藤野英品味着口中香甜,想起这个做糖的办法还是郭大靖教的。

把买来的那些蔗糖都做成这样儿的,不仅自己吃,应该还能卖钱吧?

藤野英只是想想而已,却也猜测郭大靖不知在用糖搞什么,神神秘秘的。难道这糖还能做成杀敌的武器不成?

在糖里下毒药,再给建虏吃?建虏要那么傻,直接喂毒药得了,把糖省下来不好吗?

藤野英胡思乱想,也确实到了该胡思乱想的年纪。她想得最多的还是郭大哥,嗯,想老爹和郭大哥一样多。

只不过,郭大哥越来越忙,还有了家,能单独在一起的时候太少。

藤野英无声地叹了口气,把嘴里的糖嚼得咯嘣响。

…………….

拔除建虏的哨地,并不是此次行动的唯一目的。

夜不收小队要增长实战经验,训练了数月的部队也同样需要在实战中进行锻炼。

而秀岩作为连接海州、凤城的中继点,将成为郭大靖重点打击的目标。一旦建虏在秀岩站不住脚,整个防线便出现缺口,可能不得不再往内陆退缩。

从地图上看,海州、秀岩、凤城、镇江这道防线,并不是直的。如果把海州换成盖州,才是比较正常的。

也就是说,秀岩的西面比较空,能指望的增援多半是凤城。同时,秀岩周边的密布的山林和纵横的河流,也对建虏的机动能力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郭大靖率领夜不收小队一夜之间行进近三十里,拔除了建虏的三个哨地,越过高岭山,终于成功突破,逼近了秀岩城。

说是逼近,也有几十里的路程,郭大靖没有盲目进击,率领部队在高岭山休整了一天,并对周边的敌情进行了侦察刺探。

通过审讯俘虏,得到了相对准确的情报,郭大靖和军官们商议之后,决定对秀岩城南面的建虏据点进行突袭作战。

后作为秀岩城以南的前哨据点,这里约有一百多建虏驻守。在兵力对比上,郭大靖这边占据着明显优势。

即便如此,强攻依然不是郭大靖的首选,刘兴治等军官也同样认为当以智计取胜。

“后堡以北是西堡,然后才是秀岩城。”刘兴治指点着地图,说道:“我觉得与袭击鞍山驿堡时差不多,或许可以采取相同的打法。

建虏所设的据点,类似于明军在辽东的墩、堡、寨,前小后大,以秀岩城为中心,向外延伸布置。

根据情报,后堡、西堡作为秀岩城延伸出的据点,驻守的兵力都不算多,秀岩城内却有两千建虏,不可小觑。

郭大靖微笑不语,也不插言,听着军官们各抒己见。

任何作战计划的制定实施,都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即选定战场的地形地势。抛开这一点,就是纸上谈兵。

袭击后堡,伏击西堡来援之敌,在秀岩敌人扑来前,撤入山林。这与袭击鞍山驿堡的战术是一模一样的,成功的可能性也很大。

不一样会有陡山夹道,以炸石杀伤敌人,但此次的兵力也雄厚,就是在野地伏击,也基本上没有失败的道理。

但郭大靖却不是这么想的,至少不是完全赞同刘兴治等人的打法。

除了有些纸上谈兵外,对于秀岩之敌的畏惧,使刘兴治等军官放不开手脚。就象做贼似的,偷一把就跑,占点便宜便很满足。

众人商议得差不多了,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注到郭大靖身上,等着他拍板决定。

在刘兴治等人看来,计划已经够好,不出意外,后堡、西堡这两百多建虏,被全歼的可能性很大。而秀岩的敌人,也不会被惊动。

郭大靖呵呵一笑,说道:“计划很好,既消灭了两个据点的敌人,又不致被大股敌人很快追杀。”

停顿了一下,他话锋又转,说道:“但在本将看来,山林的地形是有效利用了,但河流呢?”

说着,他在地图上轻轻拍了拍,“秀岩城南面便有,虽然不是很宽,但要涉渡却做不到。我记得,在之前搜集情报资料的时候,有几个本地出身的士兵,说过河上有桥。”

刘兴治挠了挠头,有点印象,但他没当回事儿,记得不是很清楚。

“确实有河流,也确实有桥梁。”哨官王前说道:“军中应该就有本地的士兵,召来一问便可。”

郭大靖摆了摆手,说道:“时过境迁,你们怎么能保证桥梁还在,又怎知河水有多深?没有实地侦察,是不能作为制定计划的依据的。”

“我军带着不少地雷,不仅能杀敌,还能炸毁桥梁。”郭大靖缓缓说道:“是阻断秀岩之敌,还是将秀岩之敌诱出,利用毁桥分作两段,歼其一部?”

“有利的地形地势不仅是山林、悬崖、狭谷,还有纵横的河流。建虏骑术精湛,但却是旱鸭子,没几个会游泳的吧?”

“带着畏惧秀岩之敌的心理,制定的计划虽细,我感觉有些缩手缩脚。”

郭大靖最后笑着说道:“咱们先袭后堡,争取全歼敌人,不走漏风声。接下来的行动嘛,有个预案,看侦察的结果,再作最后决定。”

隔着后堡和西堡,虽然能够潜过侦察,但因为距离较远,比较困难。怕的便是一旦失手,反倒被敌人提前发觉。

先拿下后堡,再潜过西堡切断敌人退路,即便不能利用河流或桥梁对秀岩之敌进行打击,两次作战取胜,也差强人意。

如果河流或桥梁能够利用,那就把西堡和秀岩的敌人算到一块儿考虑,进行连续作战。

这次行动,郭大靖可是出动了一千二百多人,更携带了不少武器弹药。

尽管和秀岩敌人相比,还是处于劣势,但利用地形地势,也不是没有一战的可能。

况且,秀岩敌人不太可能会倾巢而出。

一方面是建虏对于本身战力的盲目自信,千骑已经足以横冲直撞,数千东江军也不是对手。

另一方面则是情报的疏漏或者是误判,建虏认为能无声潜入进来的,不太可能是大股敌人。

最重要的还是战争的形式,战斗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建虏纵然有所觉察,也不会太过重视,更不可能有对应的战法。

计议已定,刘兴治主动提出带一支部队轻装前进,先行潜过后堡,切断后堡之敌的退路,并做好伏击西堡之敌的准备。

显然,郭大靖提出的意见对他有所触动。对于能否利用河流桥梁对秀岩之敌予以打击,他的心思也热切起来。

夜幕降临,郭大靖带领部队开始行动,经过一个多时辰的行进,潜近了后堡。

在夜色中,郭大靖认真地观察瞭望。后堡的守卫并不严密,这让他想起了鞍山驿堡的袭击战,简直就是一次翻版。

也不全是,后堡并没有鞍山驿堡那么高大的城墙,那么完备的防御设施,说是个寨子或营地,倒是更为准确。

尽管修筑在一座土山上,扼守住了山下的大路。但对于郭大靖来说,潜袭比鞍山驿堡还要容易。

简单布置了任务,郭大靖一马当先,在夜色的掩护下,带着夜不收小队向营寨潜伏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