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启山的强烈要求下,江奕最后还是去参加了“东北振兴与前苏东区域贸易论坛”。
仔细一看规格,好家伙,辽省、辽都市和兰陵市全部都是主办方,华国经济导报、辽都日报社、燕京电视台、辽视都是承办方,每个都有自己的强大影响力。
这还是自己委托张晓蕾姑娘搞出的论坛吗?
“江老板还真是甩手掌柜呀,到最后一刻才出现,而且是作为客人出现的。”张晓蕾一看到江奕就是气不打一处来,两腮都是气鼓鼓地,像是练了欧阳锋的神功。
“放心,我们肯定会付费的。只是你们搞了这么多主办方、承办方,是不是可以分担一些经费了?”
江奕还不太清楚张晓蕾的套路,也不知道其他媒体的参与是分担了成本还是增加了支出。
“想得美!是谁说过动静越大越好的?这些主办方、承办方都是出个人情,帮忙邀请领导的,你以为他们真的出力了?”
好吧,真的只是来冒充个门面的。估计自己的腰包要受伤了。
张记者扬起手中的嘉宾名单,得意洋洋地向江奕炫耀着:“海关、税务、邮电,都是部级的,还有省里的领导,全部到齐;哈萨克、罗沙、尤克兰、白罗沙的参赞或者商务代表也都来了,你看这费用怎么算吧。”
“来一个嘉宾一万块怎么样?”江奕估计这些领导层面也就是十几个人。
“好啊,待会儿把名单报给江老板。”
张记者竟然没有讨价还价,也没有给这些媒体要辛苦费,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等到张晓蕾把单子伸过来,江奕傻眼了:“怎么一个论坛要这么多钱?”
虽然不清楚这个时代办一次这样的会议要多少钱,但是百万还是太多了。
“差不多一百个嘉宾呢,那就是百万喽。”
“坐在下面的怎么能算嘉宾?都是听众,没有这个待遇。”江奕可不会上这个当。
“这些就是嘉宾,你已经有名单了。”张记者眨巴着眼睛,示意江奕去看手里的名单。
江奕没想到坐在下面、偶尔有个把提问的大众也是发了嘉宾证、算在名单里面了。
不过看看这些名单,都是能够说得上话的。即使能有一点小小的进展,也不是百万元级能够计量的。
想到这里,江奕拿起了笔来,就在下面签了字。
“你怎么这么签?”张晓蕾的嘴巴张大了,像是在看一个怪物。
“还要固定的格式吗?”江奕最怕这些财务流程,经常会出现签字倒腾好几会的尴尬。
张晓蕾没吭声,拿着单据就走了。
过了不大一会儿,辽视、辽都日报社一把手都来了。
刘台长认识江奕,人还没到就笑开了。估计要不是因为会议还在进行中,洪亮的笑声就要响起来了。
“我说是谁这么大方呢,原来真的江老板!”
辽都日报社一把手也笑着跟江奕握手:“江老板,我们有着严格的预算程序,不会多给您要钱。这次花了不到20万,这还主要是因为有境外客人。”
看到张记者在那里偷着笑,江奕弄了个大红脸。
只是这么把开支降下来,搞得江奕好像欠了他们一样。
李启山是这次论坛的牵头人,看这情况知道该自己出血了:“那就给每位媒体朋友试用一下我们的bp机,汉显的,我们自己的专利技术。多给我们提宝贵意见哈!”
成熟地不能再成熟了,还好意思打着试用的名义。
张晓蕾忍住笑,在领导表达谢意之前就冒头了:“我们那边的收入有些低了,每个月的服务费也挺贵的呢。”
李启山的脸部肌肉都抽了一下,他认真地想了想才说:“我去联系一下寻呼台,争取月租给你们免掉三个月,不,一年。”
其实大家都知道寻呼台和bp机公司是一家的,可是该有的姿态还得有。
两位领导赶紧拒绝一下。
“大记者,不用担心以后,我们的月租很快又要降了,肯定不会花掉你买化妆品的钱。哈哈!”李启山难得幽默一回,可惜没有掌声。
“又要降了?”两位领导加一个记者马上就像闻到了血腥味的大灰狼一样,有些亢奋了。
“老板,今天算是没白送给他们,能让他们念我们的好。”李启山这次送bp机得到了很大实惠,远超过给川视、云视那些记者们试用的收获要大。
“月租降费的事情,到时候可以搞点儿新闻出来。你们帮着媒体测算一下,再起个耸人听闻的题目,像‘月租到底是不是暴利?’让大家激动一下,再来通过抽丝剥茧地证伪就行了。要不然人家不好给你上电视呢。”
媒体只能是服务百姓的,哪儿能给你做免费的广告呢?
“证伪?”李启山误解为他熟悉的“政委”了,逻辑上串不起来。
“就是证明开始的假设是错的。”
“那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那是求证,科学的态度。”
李启山不好意思继续问了。自己一大把年纪了,被一个20不到的小伙子这样答疑。
“江老板,还是去会场坐会儿吧,来了很多领导呢。”李启山都快啰嗦十遍了。
他真是想不通,花大价钱请人来了,结果你这个正主还不出现。你上辈子难道是喜欢看人结婚的媒婆?
江奕前世在证券公司也是习惯了评价一个企业、为企业融资发债,对于这些企业的运作其实操作不多。所以对于很多事情喜欢做自己该做的,其他的交给专业人士就行了。再加上自己现在还不到20,大发议论也不合适嘛。
拗不过李启山,江奕只好去里面坐坐。
这些人你还真是好大喜功,百十号人也要分成两个分论坛。左边比较近的是东北振兴分论坛,右边稍微远一些是“以货易货”分论坛。
李君灿恰好也在东北振兴分论坛,靠近边门的学渣区,一看就是准备随时跑路的。江奕就坐在了她的旁边。
“你怎么也来了?”
李君灿眼里全是委屈,像是江奕欠了她几万块钱没还一样,嘴巴都撅起来了:“刘台长那里都是我们这里联系,合作的影视剧制作公司也要开始运作了。”
差不多已经坐了十分钟,义务算是尽了。江奕知道这样的大会其实没什么好听的,也就是借机会给领导们传递一个信号,大量的事情还算是要在会后逐个沟通。
李君灿一看到江奕起身就有些急了:“你可别走,待会儿还有事情向你汇报。”
“好啊,我在等着呢。”江奕笑了笑就站起身想撤。
不就是想从服装品牌脱身嘛。找不到合适的人之前,怎么好让你这么轻松呢?
“那位同志,我讲的有什么问题吗?你会觉得很好笑?能不能给我们讲讲你的高见?”一个浑厚的男中音抛来。
“就是你了!”李君灿赶紧提醒着还没反应过来的江奕,“问你是不是不同意他的意见。”
估计这个教授是当老师当惯了,对待社会上的人士也是这么居高临下地。
遗憾的是,还真的被他撞上了,江奕现在的身份就是学生,值得他的“居高临下”。
“我没什么意见,讲得挺好。”江奕要是个普通听众,走了也就走了。只是你现在是论坛的发起人,就不能这么砸自家的场子了。
“没关系,有不同意见可以说。就把你刚才为什么发笑说一下就行了。”那个人步步紧逼。
李君灿明白过来了,江奕这是连对方讲了什么都不知道呢。
“刚才安主任说东北振兴第一个就是要国家加大投入···”
“行行,我知道了,”江奕心里有底了,抬起头对着嘉宾那里放大了音量,“我是在想两个问题:一是东北以前的底子最好,90年开始已经投入了好几百亿拆三角债,为什么又变成了困难户?二是如果把钱给下岗职工就业再培训,同时出资支持民间创业,会不会更好?”
南北模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钱由谁用”。
政府使用的话,会用在上级看得见的地方;国企使用的话,会延缓几年衰败趋势,直到下一波技术革新把它们彻底淘汰。
只有民间使用,才会最关心这些资金的使用效率,形成良性循环和长期可持续发展模式。
“政府出资设立企业,这和我说的国家出资支持本地有什么区别?东北的三角债是以前拨改贷、计划经济时期等多重因素造成的,各个都和国家有关。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位年轻同志可以多参考一下。”嘉宾就差把“你还年轻”这句话当场扔到江奕脸上了。
“刚才江奕说的我也觉得有道理。第一个是资源诅咒,东北当地的资源非常丰富,可是也导致创业氛围不够浓厚,资源贫瘠的越省人就积极寻找发财机会;第二个是政府职能,我想江奕说的不是政府办企业,而是通过投资基金参股等方式解决个人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再进行国有民营。”魏学敏现在是大红人,几句话一说,会议现场形势一变。
不停地有人交头接耳,想弄清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李君灿看着江奕发愣,过了好大一会儿才问:“江老板,你是不是在华国人民大学读书?那么这个安主任应该也是你们学校的吧?”
“是吗?”江奕刚才哪儿有机会看到安主任的名头,而且自己这个侧面本来也看不到铭牌,“人大的就人大的呗,反正也不是一个系的。”
台上的安主任已经得知这个发言的江奕就是华国人大的学生,而且就是自己所在的财金系。
“小家伙脾气还不小。只是小年轻不懂事,你这个魏教授是怎么回事儿?”安主任感到四处透着古怪。
看来今天运气不好,还是找下次机会再邀请魏教授到我们学校当兼职教授吧。
辽省的王高官看到这个形势,两边都不好惹,两个国字号的专家加上一个愣头青小伙,还真是有意思。
“政府的作用可以参股、也可以直接支持本地发展,企业家也需要培育,三方观点都很有启发性。”
“我也觉得东北振兴不能再走老路,而是应该充分发挥企业家的作用。”有个人就喜欢放炮,语不惊人死不休,省里领导的话也是想打断就打断。
江奕没想到,这句话成了迎接一位大神到来的一响礼炮!
只是,台上的安主任可就不好看了。
两个企业界人士都不同意他的观点。
更有甚者,安主任旁边一个人还给他指指点点,估计是告诉安主任这个小伙子是论坛的发起人之类的话。
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怼了一家人。安主任的眼神就耐人寻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