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旋滩也叫回水滩,一般多在依山傍水,地势复杂之地。
回旋滩易进不易出,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一个回旋滩容易葬送大多人性命。
所以自古以来靠近回旋滩的地方都会伴随着很多奇怪的传说。
牛背山事件之后爷爷就没再接活,各家各户都忙着准备过年,我爷爷也安心在家陪着太祖,准备过了正月十五再出去上工。
这不春节才刚过,正月初六那天,我爷爷就接到新活。
那天早上我爷爷还没睡醒,就被砰砰的敲门声吵醒,开门一看,原来是朱家湾村长家的孩子朱小天。
朱小天着急忙慌的,像是有大事情“木头哥,木头哥,快点,有大活!”
“什么大活啊,这么着急,非得把我从床上拖起来,现在春节都没过完呢,你见哪家开工了啊。”爷爷揉了揉眼睛,睡眼惺忪地问道。
朱小天神神秘秘的靠近爷爷耳边说道“做棺材很多棺材”
“很多棺材?”爷爷吓了一跳,
由于动作太大,本来随意披挎在身上的外套都掉了下去。
爷爷一边捡外套一边说“你这小子也太不厚道了,这正月还没结束你就叫我做棺材,这可是我的开张生意,你诚心的吧你。”说着爷爷就要往里屋走。
朱小天看爷爷一副马上要去睡回笼觉的样子,就急了,连忙拽住爷爷的袖子
“木头哥,好哥哥,知道这事儿大家都忌讳,可这事儿也不是没办法了嘛,实在是出了事,我和我爸一合计就想到了你。你人好、心善,做事儿快,还不八卦。嘿嘿,好哥哥你就帮我这一回。别的不说,大不了以后我们朱家湾里修房子的活计全部都找你,好不好?”
朱小天只有十四岁,身高还没长完,大概只有一米六七的样子,爷爷今年二十三,因为从小做活计吃得多动得多所以长的比较高,有一米八多一点。朱小天站在我爷爷身边足足矮了一个头,刚好够到我爷爷肩膀。
所以当他摇着我爷爷手臂说话的时候颇有一种撒娇扯皮的味道。
爷爷以前二十刚出头的时候在朱家湾做了一段时间工,那时候受了很多朱村长的照顾。
爷爷做事认真负责,动作麻利,为人也很热情厚道。所以朱村长很是喜欢我爷爷这种年轻人,在那之后朱家湾但凡有什么木匠的活计,朱村长都是第一时间推荐我爷爷去。
爷爷也是懂礼节的人,逢年过节也会提着些干货去上门拜访。朱村长一家都是很热情的人,每次都是好酒好菜招待。
朱村长好酒,每次去免不了喝几杯。有时候喝多了还得留宿一晚。那会儿朱小天十岁都不到,十分听话,每天跟着爷爷身后转,一口一句“木头哥哥、木头哥哥”。一来二去,爷爷也算半个看着朱小天长大的人了……
所以面对朱小天扯皮耍赖,爷爷还真没办法。而且爷爷也明白,朱家湾到自己家并不近,脚程快也得花上大半天时间,朱小天这么早就到了这里,肯定是赶了夜路的。
看来是真出了大事,否则朱村长也不会在正月初六就让朱小天来跑这一趟。
等爷爷收拾完东西,带着做棺材的家伙什和朱小天赶到朱家湾的时候已经下午三点左右了。
一路上水都没来得及喝一口。刚到朱家湾,朱小天就带着爷爷来到了河边。
平时平静的河边此刻却围满了人,所有人嘴巴都在讨论着什么不吉利,婚服之类的。
朱小天嚷嚷着带着爷爷挤了进去,爷爷挤进去看到朱村长还没来得急打招呼就看到了令他震惊的场面。
河边竟然整整摆满了十二具尸体!!!!而这些尸体竟然全部都穿着婚服
朱家湾之所以叫朱家湾,是因为朱家湾旁边有一条大河,这条河也是这十里八山唯一的一条大河。
山上所有的河沟流水最后都会注入这里,最后再由这条河流一起奔赴滚滚长江。
这条河流经到这里刚好遇到大山挡路引起河水回流,于是河水便像打了大弯弯再往下游流去,长此以往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回旋滩。
上游流下来的东西都要在这里打个回旋才能再流出去,所以如果遇到大一点的东西比如长木头之类的就很难再出去了基本都会被冲到岸边,当然其中也包括尸体!!!
山里人为了取水方便,基本所有的村庄都沿水而建,山上的就靠着河沟,山下的就沿着大河。
回旋滩以前也不是回旋滩,河水也只是正常流经此处。只是有一年夏天发了百年难遇的洪水引起了山河改道从而才形成了回旋滩。
在那之前,河边本来也有村庄,只是不叫朱家湾。
说来也奇怪,在形成回旋滩以后,住在那里的人总是会离奇的生病,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去。唯有姓朱的人在那里什么事都没有,可能这就是所谓的“朱(猪)滚滩”吧。
大家都说是回旋滩改变了这里的风水,只有姓朱的人才能镇住这里。
渐渐地的大家开始陆续搬离这里,朱姓从此便开始慢慢壮大,这才有了之后的“朱家湾”。
朱家湾里的人从小在水边长大,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朱家男人几乎都会下河捕鱼,女人也几乎每天都会去河边浣洗衣裳,所以朱家湾无论男女都水性极好。
每年夏天发洪水的时候,上游偶尔会冲下来一些尸体,大多都是些不小心落水的可怜人。
冲到回旋滩这里的时候就会一直盘旋在回旋滩里。看起来煞是骇人,第一次看见的人往往都会以为闹鬼。
这时朱家湾的男人们就会下河把尸体捞起来放置好,等待上游死者的亲人们来认领,如果迟迟没有亲人认领,村长就会找来木匠打造一副棺材让死者入土为安。
这是朱家湾自古以来的风俗,死者为大,尊重每一位死者,也敬畏每一位神灵!
正所谓“你敬畏神灵,神灵才会庇佑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