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4章:秦唐洛阳条约(上)(1 / 1)

第2264章:秦唐洛阳条约(上)

洛阳,魏国使馆,魏公曹操已经亲至洛阳,而他也是第一个到的诸侯。

抵达洛阳之后,曹操立马拜访了赢温。

两人既是战友,又是结义兄弟,久别重逢自然要畅饮一番。

当然,曹操除了喝酒之外,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想从秦温那套一些消息。

魏国被秦国三面包围,秦国的军略方针,关乎魏国的生死存亡,所以曹操丝毫不敢大意。

曹操虽狡猾,可嬴温也是个老狐狸,自然不可能轻易被曹操套到话。

况且嬴昊早已不问事实,对吴国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现在于秦国内部的事宜,他知道的也并不比曹操多多少。

不过为了安抚曹操,赢温还是在酒醉之后,故意透露出了一些信息给曹操,比如秦国要跑修养生息,接下来的主要打击目标是关西,借此来打消曹操对秦国的戒心。

曹操得知这些后,心中微微松了口气,还想套出更多的话来,可嬴温却干脆直接装醉。

曹操见此,也只能放弃,老老实实的待在使馆,坐看洛阳风起云涌。

他现在人就在洛阳,可不敢蹦跶的太频繁,万一引起嬴昊的不满,给他暗中使绊子的话,那可就不划算了。

因为害怕引起嬴昊的不满,曹操甚至不敢接触其他国家的使者,但对于宋吴这两个交好国的使者,可就没有那么多的顾忌了,所以跟吴宋两国的使者经常交流。

“孤的那位孙二哥还没到吗?”曹操问道。

东吴使者鲁肃道:“我家主公已于半月前出发,只是路上遭遇了麻烦,这才耽搁了些时日,不过目前主公已经进入宋国境内,不久后将会和宋公一起抵达洛阳。”

吴国和魏宋两国不一样,吴国并不和秦国接壤,从江东到洛阳路途遥远,而且还要途径宋国,自然没有曹操的速度快。

曹操却从鲁肃的口中,听出了一些其他的意思来。

和宋公一起?

曹操不由冷笑起来,看来他的那位孙二哥,也不像表面上那般和秦国同心同德,暗地里也对不断壮大的秦国起了警惕之心。

当然,曹操也知道,吴国就算在怎么警惕秦国,在有重大的利益冲突之前,绝对不会和秦国翻脸。

随着楚国的不断壮大,江南的形势已经彻底逆转,现在是楚强吴弱的局面。

吴国其实和魏国一样,魏国是三面被秦国包围,而吴国则是三面被楚国包围。

被楚国三面包围的吴国,内部的山越叛乱也尚未彻底解决,而秦国则是唯一能帮吴国牵制楚国的盟友。

所以,在彻底解决楚国的威胁之前,吴国绝不会结束和秦国之间的同盟关系。

不过交好归交好,该提防的时候,也还是要提防的。

这次孙坚和赵匡胤同行入洛阳,就是要展露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在不影响秦吴同盟关系的前提下,吴国可以和各国一起扼制秦国的扩张。

一念至此,曹操心中大定,若是有吴国的全力支持的话,或许能让秦国在关中问题上退让也说不定。

关中大战,秦军的攻势实在太猛,眼看着李世民就要撑不住了,各国势力要是再不介入的话,唐国肯定是保不住关中了。

不久前唐国使者李商隐,来前来求见曹操,希望魏国可以帮唐国美言几句,结果曹操连脸都没露就把李商隐给直接轰走了。

秦军的战略目标,是先关西后关东,而一旦关西的隋唐两国被灭的话,紧接着就是中原的魏宋明三国。

曹操自然是不希望唐国被灭的,可不是他不想帮忙,而是面对秦国这个老大哥,作为小弟的魏国实在挺不起腰杆,根本不敢明着帮唐国跟秦国做对。

当然,明着不行,曹操可以来暗的啊。

李商隐在曹操这里碰了钉子之后,又立马联系了其他国家的使者,而在宋国方面就是魏国帮忙啊搭的线。

魏国这个小老弟,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摆脱秦国老大哥的掌控了。

“主公,有最新情报,唐国要向秦国称臣乞和,并且唐王还要自去王位。”

“什么?”

曹操露出惊色:“李世民的魄力够大的,以去王位称臣为条件的话,应该是可以让秦国就此罢兵休战。

秦王如今称帝在即,不太可能会拒绝一个诸侯王的投降,否则的话让其余诸侯兔死狐悲,逼各大诸侯联合抗秦。

不过,就算秦国接受投降,唐国也必定会大出血,甚至会因此而彻底退出关中。

不行,不能让秦国这么容易就得到关中。”

曹操眼中满是凝重之色,毕竟秦国得了关中的话,那距离占领整个关西也就不远了,下一个目标可就是他魏国所在的中原了。

一念至此,曹操当即沉声下令道:“秘密联系宋吴两国使者,让他们在秦唐谈判问题,可是适当的拉唐国一把。”

曹操已经把唐国当成了牵制秦国的工具,可他又不敢明着帮唐国,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暗中帮忙,鼓动宋吴两国去冲锋,而这自然也就和他魏国没有关系了。

“主公,还有一则不知真假的消息,从洛阳市井有流言传出,称唐国秀宁公主和秦王有私情,并且私自生下了秦王的骨肉……不过唐国并未以此作为要挟,唐使在谈判中也根本没有提到这点。”

“哦?”

曹操立马来了精神,眉头紧皱起来,自语道:“李世民已经被逼上了绝路,手握这么一张底牌却不用,这可不是他的性格。”

苦思良久后,曹操才明白唐国这么做的用意,大笑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随着唐国称臣乞和,这一场交锋就从秦与唐之间战争,变成了各国能否逼秦国在关中让步。

李世民知道秦国不会拒绝唐国的投降,也知道各国不会看着秦国逼唐国离开关中,所以才会如此干净利落的认输。

当然,李世民也没有把所有希望都提托在了各国身上,除了联络各国共同向秦国施压之外,主要就是利用那两个私生子做文章了。

李世民没有明着在两国和谈中提出来,反而通过流言的方式来旁敲侧击,这其实是更加高明的做法。

毕竟他没法证明这两个孩子的血统,而嬴昊这边只要渣一点,咬死不承认的话,那李唐也就没有其他办法了。

总而言之,用孩子来威胁,争取利益的话,只会激怒赢昊,从而撕破脸皮。

反之,唐方不用孩子作为威胁,甚至不在谈判中提到这点,等秦方主动提出来的话,就算唐方不用孩子争取利益,秦方反而会主动让利的。

至于秦方会不会也不提,直接放弃这两个孩子?

答案是一定不会。

唐方的举动,等于是在给双方一个台阶下,嬴昊要是连这都拒绝的话,就会给人一种过于冷酷,为了野心连亲生儿子都不顾的感觉,在名声上也容易给人诟病。

简而言之,就是道德绑架,而嬴昊无疑是个爱惜羽毛的人。

。。。。。。。。。

“……大致就就是如此。”

听完韩非的解释后,秦昊不由陷入沉思。

唐方这次的算计确实是阳谋,对秦唐双方都有好处,而且秦方的好处更大。

唐方能够有什么好处?无非暂时就是躲过一劫,苟延残喘罢了。

唐国丢失的土地和城池,秦国是不可能还回去的。

此消彼长之下,等秦国修养生息,下次再次出兵的话,长安该丢还是要丢,唐国该亡还是亡。

结局是不会改变的,只是过程延长了一点而言。

秦国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才称帝就打垮唐国,军力得到了宣扬,震慑了天下诸侯,接下来也就可以安心休养了,而且还能迎会两位遗落在外的王子。

总而言之,就是好处多多,嬴昊想不到拒绝的理由,相反拒绝的话不但名誉受损,而且还有其他不少坏处。

“除此之外,献上此计之人,应该是和李秀宁有旧,而且恐怕已有降秦之心。”韩非说道。

“此言何意?”嬴昊不解道。

“此计随时两全其美之计,但却过于温和,若不是有降秦之心,应该是不会献上此计的。”

韩信猜的一点都没错,李斯确实有降秦之心,只是他隐藏的很好而言。

以李斯的智慧,自然不难看出秦灭唐乃大势所趋,李世民现在就是在螳臂当车自寻死路,所以就算有他全力辅佐也阻止不了。

李斯自然是不愿意给李唐陪葬的,可他不同于其他人,外姓将领可以投降,而他身为李唐宗室,就算投降,也注定不会得到重用。

可秦唐一旦联姻,李秀宁嫁到秦国的话,那情况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就算未来唐国被秦所灭,李斯降秦也就不会留人口舌了,毕竟他投靠的是李家的女婿。

而且有李秀宁在,李斯降秦也不是‘裸辞’,毕竟他可是促成秦唐联姻的最大功臣,也算是李秀宁的恩人了,照拂一下不是理所应当的事嘛。

不得不说,李斯这次设谋,表面是为唐谋划,但实际上却是为己谋,而两国也都得到了好处,可谓是一箭三雕啊。

“当然,这只是韩非的猜测而言,并无确切把握。”

听到韩非此言,众人反而露出沉思之色,显然心中都是认同的,也包括秦昊。

此时的秦昊非常好奇,究竟是谁献上的此计,不过他并不着急,等李秀宁来了自然也就知道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