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双方小弟的五对五!(1 / 1)

前后两首诗的丁干明显是截然相反的两种状态。

前一首符合陈成对对方实力的认知,后一首明显超出来桂州以来,除梅英卫以外所有诗人的水准。

如果丁干随时都能写出这种水准的诗的话,那他能收获这么多场胜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就不知道,我现在面对的,会是怎样的丁干呢?

“陈兄弟是客,上一次在始安,是我出的题考你,这一次在阳朔,就由你来出题考我吧!”丁干用一首诗完成了众人对他境界的改观,架势一下子又重新端了起来。

“却之不恭!”陈成也没有拒绝“既然上一回咱二人比的是‘始安的形势’,这一局就换‘始安’为‘阳朔’吧!也不枉我一行人来此一游!”

这样的诗题实则对丁干有利,丁干自然乐见。

“写阳朔吗?那我也要写!”郭小四嚷嚷道,这一路看了不少风景,他也正心神激荡着。

“我也要写!”王小五也道。

“怎能少了我?”周小三指指自己。

“还有我!还有我!”连最小的蒋飞也举起了自己的手,跃跃欲试。

七少见老二、小六先后出手,现在都忍不住有些手痒痒的。

“这个——”陈成看着少年们纷纷开口,其实是担心陈成在对方巨大的压迫下感到胆怯,抱团起来为他壮胆来了。

就是这样难免让人觉得以多欺少,观感不好。

“有什么不好的,我们又不是给不起腰带!”郭小四一脸无所谓道。

“就是,你俩按诗榜和他们这的双料规矩比,我们自比我们的!”其他人也纷纷应和。

除了已经写过诗的两个人,其余五个都有一试身手的打算。

陈成见他们的确热情高涨,也就没再反对。

“也行。无非是一人一首罢了。一个也是写,两个也是写,再多人也是写。”丁干微微一笑,从他的队伍里也点选了五个人,示意让他们和七少过过手,显示他们这边是也是人才济济的。

“既然这样,咱们就开始吧!”

带头的陈成和丁干发了话,两拨人各自摆开了阵势,挥毫泼墨,好不热闹。

各自都有一群人在一旁加油打气,但众人关注的焦点无疑是陈成和丁干这两位。

“我的诗已经先写好了!”郭小四快人快语,第一个举手示意他的诗已成。其实也不是他现场写的,而是在路上早就已经构思得差不多了。

当着众人的面,郭小四自信满满地念他的诗道“

漓江缓缓出城楼,异地风光醉眼眸。

渔者对歌萦耳际,兰舟载客画中游!”

这一听就是他们兄弟几个跟着陈成出城之后的路上的见闻,尤其是渔民大叔“哎呀咦哟嘿呀嘿”的歌声让郭小四映像深刻,可是对方那明明是一张小破船,也被郭小四冠以“兰舟”之名,可见“男孩的嘴,骗人的鬼”。

他这边一出,丁干那边立马有人出来回应,作的风光却是与郭小四参差仿佛,好像他俩商量好的一般

“画舫穿梭缓缓游,阳朔渔火秀桂州。

四通水系人如织,仙境常居何所求?”

这诗更是大赞他们居住的地方已经是“人间仙境”,别无所求了,一个是以游客的眼光来写,一个是东道主的自吹自擂,这一下让郭小四感觉自己吃了亏

合着我写你们这边风光不错,反倒是帮了你们的忙哦!

不行!

我们不能写他们的好,应该在欣赏风景的同时带点批判才行!

比如……

“穷山恶水出刁民”……

这两人论诗本来说得好好的,一牵扯到地域的问题上,一下子就各种矛盾出来了。争执不下,对于两首诗的孰好孰坏两边也是各有说法。

“我的诗也作好了!”

这次说话的是周小三,他作的诗是

“山环水绕风光秀,翠柳依依七彩波。

隋代楼台无处见,轻舟仍载采菱歌。”

他这写的明显比之小四那组高明了不少,为啥?

加上了“吊古”元素嘛!

你要是说之前在白沙镇,毕竟是前隋的县治,可是如今已经没有钱袋的遗迹可寻了(被拆掉了),而在这其中呢,村民们还采着菱角,唱着歌,仿佛与前尘过往毫无关联——

一下子今日对比的沧桑感就凸显出来了!

主题一下子得到了升华!

超出了一般山水诗的境地了。

这诗一出,自然赢得了七少人人的喝彩,周小三也是十分得意,心中暗暗给陈成点了一个赞。

虽然在周小三的心目中,陈成仍然没有办法和他表哥的表哥的堂哥李鸿阔相媲美,可是这小子会各种各样的套路,周小三只捡着其中一样学,自认为大有长进!

今天用来验证,成果也是格外丰硕!

周小三的诗句如此出彩,倒是吓住了丁干那边的人,磨磨蹭蹭许久,才有一个人交出与周小三匹配的诗句曰

夹岸风光醉眼瞳,小舟往来趣无穷。

日光璀璨光明昼,人在桃源仙境中!

诗虽然出来了,可是无论从本人的气势还是从念出诗句时的状态,都不是很好,这一轮的胜负算是没有啥悬念了。

“我对这里别的什么映像不是很深,就是你们这棵榕树我很喜欢,所以我也写了一首它的诗。”年龄最小的蒋飞小七道,其实“榕树”并不算是“阳朔”这个大主题下可以选的题目,但是大家看他年龄尚稚,也就不去计较

“独木成林卧碧波,线条柔美似仙娥。

千条枝下随风伴,百啭黄鹂唱赞歌!”

他的题目不复杂,丁干那帮人里肯定有人准备了宿稿,立马凑上来道

“一弯弦月落江边,榕树成林鸟唱枝。

北斗七星相映趣,流波潋滟美如诗。”

他自己正得意呢,师兄弟们暗暗责怪

你这又是月亮,又是北斗七星,一看就是晚上写的,这不是暴露了吗?

你要是用那首“蛟龙盘卧须垂地,勃叶蓬枝荫蔽阳”,岂不是比这首诗更匹配?

对方一时气苦,只想到自己这首诗写的比较好,倒是没有琢磨到这细枝末节。

不过也没有关系——

谁说白天就不能写晚上,晚上就不能写白天,白天不懂夜的黑?

正说着,王小五也展示了他的成果,诗曰

农舍荒凉场九月,炊烟延眺米千舟。

前贤东下高吟处,天有哀鸿与和酬。”

这诗显得颇为老成,引得众人纷纷惊异,不知这少年什么来头。

难道就是七少中的扛把子吗?

不过丁干那边的人中也颇有能人,拿出一首可堪匹敌的诗句曰

藏蛟石洞深难伐,穴蚁金堤溃未修。

西水今年没渚洲,涨痕重叠水边楼!”

这时候,七少中最后一位,也是他们的老大窦亮也交出了他的答卷,诗曰

“沅水出且兰,湘源指阳朔。

两派汇洞庭,天空四垂角。”

这看得众人有些奇怪,因为他们兄弟几人人人都是写的“七言绝句”,偏偏他为何作的是一首“五言诗”?

如果要是让人知道他还是桂州城中赫赫有名的大诗师窦明的亲弟弟,只会更让人奇怪。

可是怪是怪了点,丁干这边依然有人前来应对。

写的诗是

巨灵乍擘,暗水中分,千岩断碧。

似雨还晴,深迷天日。

风吹鬼啸,月落人泣。

看得更令人奇异,这首诗又有些丁干刚刚展示的那首诗一样不拘一格的意思。

虽然是四言诗,可是也不像诗经中的诗句那样回旋往复,反而有点随心所欲,没头没尾的意思。

五组诗各自出来,到底是哪边占了上风呢?

小一辈们打得热闹无比的时候,陈成和丁干也各自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也都在观望着对方的状态。

“在看咱俩的诗之前,就先品阅一下小子们的诗作,如何?”丁干挑了挑眉头,看向陈成道。

“恭敬不如从命!”陈成同意。

两边的小弟们的比拼,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佬的水平。

“这第一组诗呢,我投小四。”陈成首先开口道。

小四这首诗不论作的质量如何,起码颇有段落感——

上来乘着船在漓江上,缓缓出了城楼,眼前的风景逐渐开阔,“异地风光醉眼眸”。

除了视觉,还有听觉,“渔者对歌”的情景,哪怕是陈成想起来也觉得颇为爽朗动人。

一套流水线下来,最后得出“兰舟载客画中游”,非常合情合理,可以说是不错的。

倒是丁干那边写的这“仙境常居何所求?”,陈成愿意相信这是对方的真情实感,可是从前面的铺垫来说,并没有什么说服力。

陈成的评价一针见血,让之前还和郭小四争论得面红耳赤的对手羞惭地低下了头,颇为失落。

心不甘情不愿地解下了自己腰间的腰带,将其递交到了郭小四的手中,小四一瞬间笑得合不拢嘴,和陈成一击掌。

不得不说,跟陈某某在一起呆的时间长了,对于自己的诗艺的确是有促进作用的。

“下一组!”

这一组来到了周小三的“隋代楼台无处见,轻舟仍载采菱歌”,今昔对比的沧桑感为他的诗句增光不少,反观对手的”日光璀璨光明昼,人在桃源仙境中”,仍然是和前面一位一样,犯了相似的错误,只顾着在那里自我陶醉,大呼口号,可是他的诗句却说服不了读者相信他的话。

类比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人家随便挑两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怡然自乐”都能说明他的桃源之妙。

小伙计,还欠火候啊!

这一组,连丁干也给周小三投了票,可见胜负是最没有悬念的。

周小三也骄傲地手下了对手的腰带,非常得意,也与陈成把巴掌拍得很响。

连续两首,都是从始安城中来的小子们获胜了,这让丁干那边的少年们有些难堪

难道咱们乡下的就真的不如城里人有见识,会作诗?

其实七少在遇到陈成之前,写的东西也都没什么条理,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倒是这几天看着陈成与别人论诗,别人的错谬之处一一都看在他们的眼中,见识上一下子就提升了不少,倒不是说他们的诗力一下子就凤凰涅槃了。

到了第三组“榕树诗”,小七一下就把兄弟几个刚刚打下的良好基础给破坏了不少,“独木成林”“线条柔美”一看就是捡现成的词。

这也没办法,年龄小,毕竟词汇量有限,他还没有到能运用自如的程度,尤其是写“七言诗”必须要凑齐那么长的字数。起码后面这句“百啭黄鹂唱赞歌”还是显示出一些作为少年儿童的童趣的。

这次陈成没有站他这边,丁干那边的人即便上来就用“一弯弦月落江边”暴露了诗作是宿稿,可陈成也不能昧着良心说小七的更好。

有差距,但是以后还可以追上来,起码可以看到进步嘛。

丁干那边扳回一局,双方的比分变成了1比2

第四首诗,无论是小五的“农舍荒凉场九月,炊烟延眺米千舟”,还是丁干那边的

“西水今年没渚洲,涨痕重叠水边楼”,都可以看出他们十足的仿效痕迹——

那就是这两首诗不出意外的话,是他们从师兄们或者著名诗人那些出名的诗句中模仿来的,所以显得与他们自己自身的阅历完全不相符,反而还没有小七写“黄鹂唱歌”能令人感动呢!

两个人的诗同时遭遇道今天最大的恶评,两个人都没有获得陈成和丁干两位比较高的评价。

这倒是让众人都始料未及的。

最后反而是丁干那边获得了更高的评价。

双方变成了2比2平。

“这最后一组了。”丁干陈成看到最后一组诗,一个四言诗,一个五言诗,都有些无语。

特立独行啊这是!

尤其是四言诗,可以说已经被时代抛弃了。原因主要有

1四字一顿,节奏鲜明,简单明快,因为其单纯而有天籁的意味,有如儿歌,事实上诗经诚然是中华民族童年的歌唱。

2因为节奏过于短促,缺少内部变化,显得也有些呆板,不适于表现日益复杂的生活和情感。要表达一个意思往往要凑好多句才成,所以不得不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

3偶数句比奇数句更容易给人一种古朴庄重的感觉,在这颂诗中表现的尤其明显,所以后世诗人往往出于复古心理而有拟作,碑铭之文也多用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