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鼎十二年冬十月,丞相申屠嘉任期满,被赐予赞拜不名,入朝不趋的荣誉。
冬十一月,任命曲周侯郦寄为丞相,以贾谊为御史大夫。
春二月,南越王赵佗送来了收成很高的稻种,朝堂百官建议太宗皇帝下令,在关中大规模种植水稻,以替代粟米。
太宗皇帝说:天下百姓习惯粟米为粮食已经很多年,宿麦也是最近几年才被百姓接受,如果把所有土地的粟米都改成水稻,那百姓可能会不习惯。
百官纷纷表示太宗皇帝明眼万里。
于是太宗皇帝下令,以主爵都尉标出水稻价格,每石按七十钱的价格收购。
这个时候,主爵都尉的粮食价格,已经比正武年间下降了很多,百姓从主爵都尉买粮食,粟米每石只需要四十五钱,宿麦每石六十钱,麦粉一斤一钱。
听说主爵都尉标出每石七十钱的水稻价格后,长安百姓纷纷前往大农,想要购买水稻的种子。
这时,担任大农丞的公孙弘站了出来,告诉太宗皇帝:水稻的种植需要很多水,如今关中的土地,能满足水稻种植的地方很少。
大农丞公孙弘,也就是后来的公孙丞相,是在文鼎七年的时候,被菑川国举荐为了贤良方正,和贾谊同龄。
听到公孙弘的建议后,太宗皇帝派大农有司去勘察,发现种植水稻确实需要很多的水。
于是太宗皇帝开内库,拨钱二百万万,在关中广设水利。
在过去,朝堂建设水利,都是让百姓服徭役,只发放每天五钱的劳役废,以及口粮,但太宗皇帝却说:徭役当然是百姓的责任,但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也同样是皇帝的责任。
百姓家中的壮年男子,从春天到秋天都要忙碌在田间,冬天家里还要补种冬小麦,适龄的男子还要去参加冬训。
如果我在关中大开徭役,那关中百姓家中的田亩就会没有人照料,家中的老幼也会没有人照顾,冬训也可能被荒废,这是明智的君王不会采用的。
于是颁布诏示,按照壮年男子每天五十钱,稍年长、稍年幼的男子四十钱的标准,在关中兴修水利。
同年夏四月,关中的龙首渠、六辅渠、白渠,以及汉中地区的褒斜道同时开始动工,关中数以百万计的余子参加到了其中,原属于少府的军工部也贡献出了将近一百万蛮夷奴工。
秋七月,太宗皇帝又下令,在秦郑国渠的基础上清理、拓宽河道,并挖掘更多的支流,让更多的土地得到灌溉,并让御史大夫贾谊作为这件事的主事人,大农丞公孙弘作为助手。
秋九月,御史大夫贾谊、大农丞公孙弘联名上书,表示关中的水利工程耗费了太多钱,内库的储存受到了很大影响,这对于皇帝掌握朝堂十分不利。
文鼎十三年冬十月,太宗皇帝颁布《盐铁令》,规定天下所有的盐、铁,都只能由官府来负责销售。
这其中,铁的售卖被交给了原属于少府的军工部,另外在主爵都尉下新设一司,负责盐的售卖。
冬十一月,主爵都尉并入大农。
春正月,吴国丹阳郡发生汉军将士杀害商贾的事件,太宗皇帝让廷尉张释之细查。
最终,廷尉张释之上奏太宗皇帝:被杀害的商贾,都是在吴地和南越之间倒卖粮食、布匹、铁器的商人,通过行商,在过去十多年积累下了几万万钱的财富,却没有上缴过商税。
这些商人又通过贿赂当地官员,在过去十几年都没有服徭役、兵役,由于家里没有土地,也从没有缴纳过农税,口赋也去向不明。
丹阳郡的军卒按照太宗皇帝颁布的《讨胡令》,将这些商人不交税、不纳赋、不服役的举动,归为了蛮夷,所以才杀死了这些商贾。
消息传出,天下商贾都人心惶惶,短短半个月之内,前往内库缴纳商税的商人就把长安所有的客栈酒楼给沾满,内库在十五日之内收回了商税近四十万万钱。
得知这些状况之后,太宗皇帝颁布诏谕,重申了吕太后所制定的《金布律》,并认可了丹阳将士对不缴纳商税,不服从徭役、兵役,不缴纳农税、口赋的商人,视为蛮夷的做法。
春三月,朝堂三度通过太宗皇帝《车船律》作为吕太后《金布律》、《津关律》的补充条款,并在御史大夫门下新设立水衡都尉,由义安侯田叔担任都尉。
《车船律》规定:商人除了按照《金布律》《津关律》缴纳的商税之外,还要按照运送货物的乘具大小,缴纳行商的税费,标准为每辆马车行走五百里一算,每个船行驶百里一算。
除此之外,水衡都尉将有权力随时查看商籍,并在每年年终,对商人的财产、过去一年的盈利做出核算。
商人过去一年的盈利高于十五万钱,低于三十万钱的,按三十税一缴纳商贾税;
高于三十万钱,低于五十万钱的,按照二十税一缴纳商贾税;
高于五十万钱,低于七十万钱的,按照十五税一缴纳商贾税;
高于七十万钱,低于九十五万钱的,按照十税一缴纳商贾税;
高于九十五万钱,低于一百二十万钱的,按照六税一缴纳商贾税;
高于一百二十万钱,低于一百八十万钱的,按照四税一缴纳商贾税;
高于一百八十万钱的,统一按照三税一,来缴纳商贾税。
商人的行商所得,由水衡都尉按照商贾的货物购买价格、出售价格,以及购买、出售数量来核算,其余人力、损耗等成本,按照当地平贾给出的标准计算。
水衡都尉需要在每年春正月之前,核算出天下商人去年的盈利,以及应该缴纳的商税,商人务必在春三月之前,把应该缴纳的税款上缴当地官府,并由官府转呈长安,不得截留。
发现商人谎报收益,逃税、漏税的,抄没所有财产,完为城旦舂,当地县衙一百石以上的官员处以流放河南(河套)、安东的处罚,郡衙当年的审计课为殿。
在核算出商人去年的行商所得,以及应当缴纳的税款之后,核算内容需要在商人所在的县衙外公示一个月,当地百姓对核算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到当地县衙或郡衙举报,县衙、郡衙务必上报水衡都尉。
如果最终审查结果属实,举报的人按照被举报商人家产一百分之一的比例,赐给奖赏。
太宗皇帝推出的《车船律》,以及修改、完善的吕太后《金布律》《津关律》,被后来的世宗孝文皇帝统一归为了《商税律》,具体的内容被我写到了《货殖列传》当中。
这三条律法,将汉室天下从正武三年开始兴盛起来的商贸稍稍抑制住,让天下的商人愈发变得遵纪守法起来。
尤其是在《车船律》推出按照商籍上的户主,作为税率比例核算标准之后,天下许许多多的大商人,如舒駿的卓氏、程郑氏,荥阳的任氏,洛阳的师氏等,都把财产分散在了家中子侄的手中,成为了一个个资产数百万,每年盈利不超过三十万钱的小家庭。
这样一来,原本呈现出大家族,大宗族雏形的商人家庭,自此成为了一个个小的家庭,很少出现地方豪强势力大,地方的二千石官员不能治理的状况。
文鼎十四年,水衡都尉核算商人收入的模式,也被御史大夫用在了官员收入审核当中,从此时开始,汉家的受贿之风开始逐渐减少。
汉室的官员俸禄虽然不低,但随着汉室百姓愈发富裕,粮价越来越低,官员拿到手的俸米其实越来越不值钱,再加上御史大夫属衙开始严查官员受贿,整肃贪污腐败的败坏风气,官员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当时在担任廷尉的张释之,每年能得到朝廷二千一百六十石的麦面作为俸禄,但在御史大夫属衙开始审查官员资产之后,也萌生了告老还乡的意图。
身边的好友问张释之:阁下努力这么多年,才得到了如今九卿的位置,为什么想要告老还乡呢?
张释之说:做了这么多年官,我兄长的资产被我花费的越来越少,如今,兄长要面临水衡都尉的商税核查,我也要面对御史大夫属衙的官员核查,再这样下去,我怕等我在廷尉的位置上老去,兄长的家产就要被我花费的一点都不剩了······
这就是后来张释之留下的典故:久宦没(mò)仲产。
在听到这些议论之后,太宗皇帝找来了已经从丞相的位置光荣退休的故安侯申屠嘉,问道:难道不让官员贪污,是我做错了吗?
申屠嘉思考了一会儿,说道:陛下愿不愿意到臣的家里去做客?
太宗皇帝不明所以,但碍于申屠嘉的颜面,还是答应了下来。
跟随申屠嘉走进尚冠里的街道,太宗皇帝脸色隐隐带上了一丝骄傲。
身旁的平阳侯曹奇好奇的问太宗皇帝,太宗皇帝说:尚冠里的功侯贵勋,都把家里的门面布置的威武不凡,这说明我没有辜负高皇帝的重托,把功侯贵勋都照顾的不错吧?
曹奇想要出言反驳,却不知说些什么。
一旁的申屠嘉也只是默默不语,只带着太宗皇帝徒步走向自己家的宅子。
走到故安侯府面前,太宗皇帝的面色顿时僵硬了下来。
在尚冠里,太宗皇帝看见功侯勋贵的家门口,无一不是用两头石狮装点门面,大门也都是用红色的漆刷的亮堂堂的,十分的富贵奢华。
但申屠嘉的宅子看上去却没有任何壮士,门也是用普通的木板做成,上面既没有漆,也没有明黄色的铁定作为装点。
申屠嘉的妻儿都来到了门外迎接,身上的衣服也都只是普通的布衣,并没有锦缎、齐纨的踪影。
除了申屠嘉的妻儿,门内也只有一个老管家,两个小门房跪地迎接,并没有像其他的功侯家里那样奴仆数百,子侄满堂的状况。
太宗皇帝顿时感到羞愧不已,说道:我对故安侯的照顾,实在是辜负了太祖高皇帝的交代,还请故安侯开口,需要什么,我这就叫人从少府去取,故安侯家的宅子,我也叫宫里的人来修。
听到太宗皇帝的这番话语,申屠嘉笑着露出了嘴里已经没剩几颗的牙齿,说道:臣家里什么都不缺,还请陛下入内,简单地吃一顿饭吧。
太宗皇帝满怀羞愧的进入故安侯府,没过一会儿,申屠嘉的妻子便拿上来了两碗亲手做的汤面,申屠嘉对太宗皇帝稍一拜,就自顾自吃了起来。
把汤面吃完,申屠嘉舒服的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见太宗皇帝面色郁结,眼前的汤面也没有吃下,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申屠嘉说:臣原本只是个穷人家的孩子,幸好有太祖高皇帝兴起仁义的军队,臣又侥幸进入到了高皇帝的军队中,才有一口饭吃。
后来,臣侥幸立下了一点点功勋,太祖高皇帝就把臣任命为队率,成为了五百个军卒的首官,对太祖高皇帝,臣是满怀感恩的。
再后来,孝惠皇帝把臣任命为了淮阳郡的郡守,陛下又不吝啬的捡拔了臣,封臣为侯,又让臣做了管理关中的内史,直到如今,臣已经从丞相的位置上荣退。
在年轻的时候,臣并没有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的幻想,只想着每五天,能吃一顿饱饱的粟米饭。
说到这里,申屠嘉笑着看了看太宗皇帝面前的汤面,说道:现如今,臣已经能每顿饭都吃饱,而且吃的,都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宿麦面。
做人,需要的其实就是吃饱穿暖,有事可以做,等老了有儿孙绕膝,颐养天年。
陛下觉得,臣如今的日子,难道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地方吗?
听到申屠嘉这一番话语,太宗皇帝感动的流下了泪水,起身对申屠嘉深深一拜,旋即起身离去。
次日,太宗皇帝颁布诏谕:改善官员俸禄制度:
原本的中二千石改为六千石;
真二千石改为五千石;
二千石改为四千石;
比二千石改为三千石;
千石改为二千石;
比千石改为一千五百石;
六百石改为千石。
与此同时,太宗皇帝再次重申:汉官威仪不容玷污,必须完全杜绝官吏之间的贪污腐败行为,违反者,一律由廷尉查处。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