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官渡之战(十五)内乱(1 / 1)

黎阳。

“大将军,今先锋困殂,士气不佳,当缓图而行,以安军心。檄文已达豫州,曹操后方必然不稳,待其后方糜烂,我军当可择机而攻,事半功倍也!”

沮授劝说袁绍。

前军的失败,导致袁军士气不振,沮授就在此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应该暂缓进攻,以白马为基点,等待曹操后方的混乱,徐徐图之,寻求破敌之机。

郭图、审配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曹军主力在此,无暇后顾,将军当以大势攻之,曹军少,必困守而不出,则韩荀之军可进围操,刘辟之师可为图许都也!”

郭图的想法恰恰相反,利用袁绍军势大的优势,全力压迫,迫使曹操主力留守于此,而无暇顾及其他几个地区的战况,让孟津分军的韩荀、豫州的刘辟等人,有机会突破曹操其它地区的防线,达到突袭,包围曹操,或者直取许都的战略。

沮授说道“北兵虽众,而劲果不及南军;南军谷少,而资储不如此。南幸于急战,北利在缓师。宜徐持久,旷以日月。且胜负变化,不可不详。今宜留屯延津,分兵官渡,若其克获,还迎不晚,设其有难,众弗可还。”

沮授还是认为不应该把胜负压在一局。

郭图反击道“监军之言,欲以大军葬于此地否?”

郭图的诛心之言,瞬间惹怒了沮授,后者当即拂袖而去。

郭图于是挑拨道“监统内外,威震三军,若其浸盛,何以制之?夫臣与主不同者昌,主与臣同者亡,此《黄石》之所忌也。且御众于外,不宜知内。”

臣来子与主上时常有不同意见才会使国家兴旺,臣子总顺应主源上意见则国家衰败。但是明显,郭图的意思,明显是告诉袁绍,不要事事都听沮授的,如果那样,谁还直到做主的是谁呢?

于是袁绍分化了监军沮授的权力,将监军之责分为三都督,使授及郭图、淳于琼各典一军。

见此,田丰进言道“曹操既破刘备,则许下非复空虚。且操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今不如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人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三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

田丰之言大体还是沿用了沮授的观点,而袁绍由于受到谗言,正在恼怒沮授的气头之上,哪里会听,于是将田丰以与沮授同流合污的罪名,直接关了起来。

大臣之间的拉帮结派是领导最不愿见到的,虽然一直都存在,但是摆在明面上的,一定会被打压,自古以来,莫不如是。

而明显,此时沮授的势力就在袁绍的阵营之中,遭到了明显的针对与排挤。

讨伐曹操的檄文传到了豫州。

不出袁绍阵容中的谋士所料,豫州顿时沸腾!

细阳县。

细阳令高珣(高子玉,渤海高氏。)正拿着袁绍的檄文,在县中于幕僚商讨。

“诸君以为如何?”

一阵沉默。

良久之后,有人开口道“汝南,袁氏故地也,门生故吏不知凡几!刘豫州,吾之州府也,诸君何疑?”

高珣定睛一看,出言者乃是门下功曹,是汝南本郡人,亦是袁氏故吏,而场中,和袁氏沾亲带故的人,还有很多。

得到功曹的鼓励,纷纷进言,“大将军威震天下,雄踞四州之地,曹孟德如何能及?”

“曹操并非纯臣,不见赵彦之事乎?”

高珣想到,豫州汝南诸县,大抵也都是如此吧?

汝南郡。

安阳。

汝南郡也并非所有的县城都响应袁绍的号召。

安阳都尉,裨将军、建功侯李通所在。

李通驻守安阳,而身居高位,收到了来自袁绍、刘表等势力的招揽。

局势对于曹操来说,非常的不妙,可以说,大家都不认为曹操挡得住袁绍,李通亲戚部曲甚至流涕劝说“今孤危独守,以失大援,亡可立而待也,不如亟从绍。”

李通当即拔出宝剑,指着对方说道“曹公明哲,必定天下。绍虽强盛,而任使无方,终为之虏耳。吾以死不贰。”

为表明心迹,当即斩杀袁绍使者,送袁绍拜自己为将的印信交给曹操。

朗陵。

朗陵长赵俨也是心向曹操。

时袁绍举兵南侵,遣使招诱豫州诸郡,诸郡多受其命。惟阳安郡不动,而都尉李通急录户调。

赵俨求见李通,说道“方今天下未集,诸郡并叛,怀附者复收其绵绢,小人乐乱,能无遗恨!且远近多虞,不可不详也。”

李通“绍与大将军相持甚急,左右郡县背叛乃尔。若绵绢不调送,观听者必谓我顾望,有所须待也。”

赵俨“诚亦如君虑;然当权其轻重,小缓调,当为君释此患。”

赵俨于是书与荀彧“今阳安郡当送绵绢,道路艰阻,必致寇害。百姓困穷,邻城并叛,易用倾荡,乃一方安危之机也。且此郡人执守忠节,在险不贰。微善必赏,则为义者劝。善为国者,藏之于民。以为国家宜垂慰抚,所敛绵绢,皆俾还之。”

(道路漫长,且如今郡内不太平,不如还富于民,上下相安。)

荀彧回信“辄白曹公,公文下郡,绵绢悉以还民。”

于是上下欢喜,郡内遂安。

小知识

李通于赵俨相交的故事

《李通传》通妻伯父犯法,朗陵长赵俨收治,致之大辟。是时杀生之柄,决于牧守,通妻子号泣以请其命。通曰“方与曹公戮力,义不以私废公。”嘉俨执宪不阿,与为亲交。

《赵俨传》建安二年,年二十七,遂扶持老弱诣太祖,太祖以俨为朗陵长。县多豪猾,无所畏忌。俨取其尤甚者,收缚案验,皆得死罪。俨既囚之,乃表府解放,自是威恩并著。

s高珣,字子玉。男,出身渤海高氏。是一位书友要求的客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