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谋身(说明章节)(1 / 1)

中平六年(189)

司隶校尉部。

右扶风。

陈仓。

董卓军营,李儒看着董卓微笑着将天使送出军营,待董卓回来,开口到“明公可有意乎?”

董卓哼了一声,“文优以为如何?”

李儒“圣上欲以明公为少府,窃以为明公不可往之。”至于原因,太简单了,李儒没说。(少府,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中服御诸物,衣服宝货珍膳之属。丞一人,比千石。)

董卓“何以对?”

李儒沉默了一会,说道“士兵眷恋,不可绝也。”

董卓“善。”

中平六(五)年,征卓为少府,敕以营吏士属左将军皇甫嵩,诣行在所。卓上言“凉州扰乱,鲸jg鲵ni未灭,此臣奋发效命之秋。吏士踊跃,恋恩念报,各遮臣车,辞声恳恻,未得即路也。辄且行前将军事,尽心慰恤,效力行陈。”(内容是刘艾的灵帝纪记载的,但是他的时间为中平五年,小有参差,按陈仓之战当为六年春,征为少府推测应为战后,此处与后汉书内容略有不同。)

后又以董卓为并州牧,又敕以吏兵属皇甫嵩。

董卓复上言“臣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

恩,乐为国家奋一旦之命,乞将之州,效力边陲。”

想去并州上任,但是又不想交出兵权。

这导致董卓与皇甫嵩的关系非常紧张。

皇甫嵩军营。

皇甫郦说皇甫嵩“本朝失政,天下倒悬,能安危定倾者,唯大人与董卓耳。今怨隙已结,势不俱存。卓被诏委兵,而上书自请,此逆命也。又以京师昏乱,踌蹰不进,此怀奸也。且其凶戾无亲,将士不附。大人今为元帅,仗国威以讨之,上显忠义,下除凶害,此桓、文之事也。”

皇甫嵩对曰“专命虽罪,专诛亦有责也。不如显奏其事,使朝廷裁之。”于是上书以闻。

帝让卓,卓又增怨于嵩。

最终董卓交出了大部分军队,带着五千骑兵在赶往并州的途中,停在了河东郡。

董卓对李儒等人说道“京师昏乱,君上恐时日不多矣。吾等驻于河东,静观其变。”

昔年,董卓的老领导张奂就是在权力交替的过程中,讨伐了当时的大将军窦武,董卓以其独特的政治嗅觉,也想在权力交替的过程中谋取属于他的政治利益

分割线

京都。

洛阳。

皇宫,嘉德殿。(董太后居所)

四月丙辰(四月十一),伴随着老太后与众宦官、宾妃的哭嚎,帝崩于南宫嘉德殿,年三十四。

掌控禁军的蹇硕手握遗诏立皇长子刘辩为帝,次子刘协嘱蹇硕。大将军何进、太傅(后将军)袁隗辅政。

蹇硕如何能甘心!

自己与大将军斗了这么久,最后什么都得不到,等待皇长子刘辩即为后,哪里还有自己容身之地!

可惜最后遗诏不是立刘协,不然自己与董太后联合,以自己的禁军,董重的骠骑将军部队,大将军胆敢抗命就是谋逆!

不对,还有机会,如果大将军死了呢?

分割线

洛阳。

大将军府。

“大将军、大将军,君上”小黄门跌跌撞撞的跑进将军府,将皇帝驾崩的消息传递到来。

“请大将军速与我等入宫。”小黄门开口道。

何进不疑有他,带着几个侍卫,火速赶往皇宫。

到了宫门外,蹇硕的军司马潘隐,看着由远及近的大将军一行人,紧了紧手中的铁剑。

何进与潘隐有旧,远远的看见是潘隐守在门外,微微颔首示意,但是,却发现潘隐在给自己使眼色,何进一惊,骤然发觉了什么。借口腹中疼痛,急从小道(儳chán道),跑回军营,引兵入屯百郡邸(各地方驻京办事处),称疾不入。

大将军何进也是知晓遗诏的,自己安稳在百郡邸待着,就是对皇子刘辩最大的支持。

分割线

洛阳。

皇宫。

皇宫内的蹇硕见事不成,也只好宣读了遗诏皇子辩即位,何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太傅(后将军)袁隗辅政,录尚书事。

壬戌(四月十七),诏曰“朕以眇身,君主海内,夙夜忧惧,靡知所济。夫天地人道,其用在三,必须辅佐,以昭其功。后将军袁隗德量宽重,奕世忠恪。今以隗为太傅录尚书事。朕且谅闇,委成群后,各率其职,称朕意焉。”

分割线

张让府。

“张公,今皇长子即位,大将军威赫一时,蹇硕其人,尝与大将军争锋,恐累及我曹。”中常侍赵忠对张让说道。

张让点了点头,却没有马上回答,等了一小会,斟酌的开口到“蹇硕者,我等兵之所在也,今士人掌权,不可轻动。”

旁边的宋典等人也附议。

何进素知中官天下所疾,兼忿蹇硕图己,及秉朝政,阴规诛之。袁绍亦素有谋,因进亲客张津劝之曰“黄门常侍权重日久,又与长乐太后专通奸利,将军宜更清选贤良,整齐天下,为国家除患。”

进然其言。又以袁氏累世宠贵,海内所归,而绍素善养士,能得豪杰用,其从弟虑贲中郎将术亦尚气侠,故并厚待之。因复博征智谋之士逄纪、何颙、荀攸等,与同腹心。

蹇硕尤不自安,与中常侍赵忠等书曰“大将军兄弟秉国专朝,今与天下党人谋诛先帝左右,埽灭我曹。但以硕典禁兵,故且沈吟。今宜共闭上阁,急捕诛之。”

赵忠、宋典将蹇硕的书信交给诸常侍观看,“为之奈何?”

中常侍郭胜说道“天作孽,尤可补,自作孽,不可活!今不早绝,我曹危矣。”

或曰“硕,先帝所置,所尝依仗,不可诛。”

郭胜答道“进,我所成就,岂有异乎?可卒听之。”

于是诸常侍将蹇硕的书信,交给了何进。何进使黄门令收蹇硕,诛之,收其兵。

分割线

初,骠骑将军董重与大将军何进权势相害,中官协重,以为党助。永乐亦欲与政事,何后不听,永乐后怒曰“汝怙hu大将军邪?敕骠骑断大将军头如反手耳!”

何后闻之,以告进。

五月,进与三公奏“故事,蕃后不同居京师,请永乐宫还故国。”于是骠骑将军董重下狱死。永乐后怖,暴崩,众以为何后杀之。

袁绍复说进曰“前窦武欲诛内宠而反为所害者,以其言语漏泄,而五营百官服畏中人故也。今将军既有元舅之重,而兄弟并领劲兵,部曲将吏皆英俊名士,乐尽力命,事在掌握,此天赞之时也。将军宜一为天下除患,名垂后世。虽周之申伯,何足道哉!今大行在前殿,将军受诏领禁兵,不宜轻出入宫省。”

进甚然之,乃称疾不入陪丧,又不送山陵。遂与绍定筹策,而以其计白太后。

何进“吾等新进之家,欲为百世,必以其功而耀天下,诛宦可矣。”

太后不听,曰“中官统领禁省,自古及今,汉家故事,不可废也。且先帝新弃天下,我奈何楚楚与士人对共事乎?”

进难违太后意,且欲诛其放纵者。绍以为中官亲近至尊,出入号令,今不悉废,后必为患。

而太后母舞阳君及苗数受诸宦官赂遗,知进欲诛之,数白太后,为其障蔽。又言“大将军专杀左右,擅权以弱社稷。”太后疑以为然。中官在省闼者或数十年,封侯贵宠,胶固内外。进新当重任,素敬惮之,虽外收大名而内不能断,故事久不决。

分割线

谚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