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王濬论战(1 / 1)

三国武圣关云长 修甲 1660 字 4个月前

众人闻言,皆是一齐看向说话者。

“他说的在理啊,与其在这里无济于事的担心,还不如真真切切的帮住太守大人。”

哭泣的众人之中有人这样说道。

有人已经发出声,其余的人也是赶紧停下哭声。

众人面面相觑,重重的点了点头,眼中流露出坚定。

老人先是站了起来,其余的人也跟着才站起身,皆是迈步向太守府方向而去。

太守府中,一个侍卫正慌张的跑过廊道,进入院中停在了一间房屋之前。

“大人,出事了!”

侍卫的声音表现出他很着急。

“何事?”

随着声音的出现,房门被打开了,杜畿走了出来。

“街上的百姓正在向这里聚集而来。”

侍卫将自己想要禀告的说了出来。

杜畿闻言,心中顿时一怔,“快随我来!”

杜畿赶紧迈开步伐快步走出去。

刚到正门之处,门前已经堵满了人,家丁们正在倾尽全力的阻止门外的人进入太守府。

“放我们进去,我们要见太守。”

对面者则是苦口喊着,“你们不能进去,太守大人不在。”

杜畿见状生怕会出什么意外,赶紧上前,双手抬起。

“百姓们,安静安静!”

众百姓看见说话的人,赶紧安静下来。

在前面的一个老者深情的看着杜畿,然后转过身。

“乡亲们,快些跪下!”

老者这么一说,堵在门外的百姓没有半点犹豫,顿时哗的一声皆是跪了下来。

杜畿见此顿时措手不及,“你们这是在干嘛?”

杜畿已经将带头的老者的手握在手里,想要将其扶起来。

“大人,如今不出城抵御敌军,大人将有灾祸矣,我等多年来受大人的恩惠,现在大人有难,我等只能在此相求大人带领我等出战敌军,以解大人之难啊!”

老者或许是因为经历过的事情较多,现在眼中已经溢满了泪水。

杜畿见此,心中的痛感顿时涌上心头,就像是一把利剑正在刺穿心脏。

“老人家,你这是说什么呢?”

杜畿面对老者这样,眼中也是立刻溢出泪水。

“你等皆是百姓,何来战场之说?这不是送命吗,我决不能做出此等忤逆之事啊!”

这时一个中年男子出来说道:“大人,我等都不是贪生怕死之辈,甘愿为大人赴汤蹈火。”

好一个赴汤蹈火,这等气势在杜畿看来绝不亚于军士。

杜畿见众人皆是下定决心,缓慢的站直身子,深情的看着跪在地上的每一个人。

眼中的泪珠在明光之下也是闪闪而动。

杜畿双手缓慢平抬,然后相聚在胸前,拱手行礼。

“在下感谢各位乡亲父老,如此恩情,杜畿今生难忘!”

杜畿便立即命手下的人将告示发放在集市。

仅仅一日之内,就有两千余人前来报到,随后几日杜畿招兵的消息便传出解县到河东郡诸县,不断有人前往解县欲要参加杜畿的队伍。

杜畿招到县内两千余人后,便与李孚二人急忙从蒲坂津渡杀去。

大军行到蒲坂津渡之时,从其他地方来的人马刚好与之相碰。

杜畿的队伍再次扩大,整整有七千余人马。

杜畿并没有下令修整,而是下令直接进攻渡口,想趁着大军锋芒直捣黄龙。

“杜大人的前军情况如何了?”

李孚看着传领兵问道。

“我军前军已经准备进攻渡口。”

李孚立刻惊愕,道:“攻渡口?我军乃疲敝矣,怎么能够与城中的敌军这么早就发生战事呢?”

李孚担心前军的失败,立刻快马而出,准备阻止杜畿的行动。

混入乡勇中的王濬见到杜畿如此用兵也是为之一怔。

如此这样做难道不是在引火焚身?现在大军疲惫,敌军之中可是有准备的,现在攻城,敌军正好是以逸待劳怎么能够成功呢?

“将士们,给我冲杀,将敌军从城中赶出来。”

杜畿手持短剑,亲自掠阵。

虽然是没有参加过战斗的乡勇,但是士气不亚于正常的士兵。

可能是因为杜畿存在的原因吧。

“怎么办,敌军的攻势越来越猛烈了,我等区区百人怎么也守不住多长时间啊!”

城上的士兵面对城下乡勇的攻势已经感觉到有些吃力。

“上城墙!”

一声令下,已经到达城墙处的乡勇将手中的飞钩倾力沿着城墙抛出去。

飞钩直接挂在城垛上,因为大量士兵在另一面城墙吸引城上士兵,所以用飞钩登城的乡勇才得以上了城墙。

城上的士兵见到已经有敌军登城,赶紧优先与之战斗。

城下的乡勇看见自己一方的人已经上了城墙,顿时士气大涨,很快城门便被攻破。

以千人为单位的一方已经完全碾压以百人为单位的一方。

这时,快马赶来的李孚正好看见大军攻破敌城。

“什么?竟然攻破了敌城,真是出乎意料!”

继续阅读

李孚不敢相信眼前的事情,一瞬之间甚至有些怀疑自己所学的兵法似乎并没有什么用处了。

原本触犯兵家大忌的杜畿竟然这么快就将一座精驻守的城池攻破了。

李孚控制着座下的马,久久不动,直到一个士兵提醒。

“将军,敌城被杜大人攻破了?”

李孚呆滞着看着前方的城池,半天才回过神来,欢喜道:“攻破了,我军大胜。”

李孚不经感叹,他虽知杜畿受郡民爱戴,可没想到竟然到了如此恐怖的境地,只不过他更直到第一次作战,一股气在,之后再作战,难有今日之况。

夜中。

大军首战大胜,杜畿下令今夜让众将士一起庆功,众人高歌饮酒吃肉,直到半夜才停。

“站住,你是何人?欲意何为?”杜畿帐外,两名士卒双戟交叉,拦住想要入内的王濬,高声相问。

王濬见状,便微微行礼,对两位军士道:“在下王濬,乃是弘农郡王家之人,特来找杜太守有事情相商议,烦请通报一二。”

“既是弘农王家,二位壮士可让他入内。”两位军士还未出声,只听得帐内杜畿声音早已经传了出来。

听是杜畿所言,两位军士便不再纠缠,收起双戟,让他入内。

王濬刚掀开帐布入内,迎面杜畿早已迎了过来,若是再迟几分,只怕杜畿便出帐亲迎他入内了。

此时的王濬因不修品行,故而乡里并不称道,这两年痛改前非,但终究时日过短,乡人也是多有疑虑。

如今见一郡之长如此,心中自然是欢喜不尽。

“不知阁下如何称呼?”杜畿引王濬入座之后,开口相问道。

王濬回道:“鄙人姓王名濬字士治,弘农郡湖县人”

杜畿道:“阁下说有要事想商,不知有何见教?”

王濬见杜畿如此,知他做事过直,难怪朝中无人相助。

于是王濬也不废话,直接道:“太守可知道今日之胜,其因在何?”

杜畿道:“自然是攻敌不备,而将士用命,方才有今日之胜。”

王濬点头道:“太守所说,甚有道理,然而太守可知今日之战,有三不便否?”

杜畿疑而问道:“这个却是不知,敢问是哪三不便?”

王濬道:“我军急速行军,诸人疲惫,此为我之不能,乃一不便也;敌军为主我为客,以逸待劳,此为敌之能,乃二不便也;太守怜惜乡勇,虽急速行军却有保留,敌军早知,非是无备,敌军据坚而守,此敌有备待我,乃三不便也。”

杜畿闻言十分惊恐,但又想今日之胜,便转为诧异,又有数分疑惑。

王濬见杜畿如此,乃笑道:“此三不便,件件兵家之忌讳,然而今日却能屡犯忌讳而得胜,太守知道为何么?”

杜畿一时茫然,不知如何应答。

“敌军知我有备,又据坚而守,以逸待劳,得其天时地利;然太守恩泽百姓,诸人感怀,故而舍生忘死,奋勇当先,一举破敌,此得人和。

故而古人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吴子亦有云:在德不在险。今太守据德,故克之。”

王濬见杜畿茫然,正要开口解答,只听帐外声来,急忙看去,却是解县令李孚掀帐而入。

原来李孚与王濬一般,怕不知兵法机要的杜畿一时以为打仗不过如此,特意要来点醒他:告诉他今日不过百姓为报恩惠,一时奋勇、舍生忘死,不是轻易可以复制的。

不想来时在帐外听到二人言语,一时暗暗叫绝,不禁开口抢话。

李孚入内与几人相互施礼入座后,对王濬道:“我之所言,可有疏漏?”

王濬笑道:“解县令所言,正是我意。”

李孚笑道:“我观阁下,不过刚及弱冠,却又如此才华,此必是弘农郡守不能详查,为国家举贤任能。”

三国武圣关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