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好好干,饱含的是期望,带来却是压力。
宁白峰感觉到的,却是些许茫然。
枫师的突然离去,显然是将这处课堂让给了他。
所有人都注视着他,等着他说些什么。
柳生站起身,躬身行礼道:“宁师兄,请上讲剑台。”
一次入池取剑,宁白峰所露的那一手御剑出池,已经在新一代内门弟子里树立威信。
纵然是心高气傲的柳生,同样极为佩服这位宁师兄。
剑池首席弟子之名,虽然不完全被年长弟子们信服,但剑胆境修为,已经足够给予他们指点。
因此所有人都没有异议,只是在静静等待。
宁白峰定了定神,走到讲剑台上,目光扫过下方人群,深吸一口气,说道:“诸位师弟师妹,枫师已经留下毕生所学,我等自当好生研习,若有不明之处,我自不会藏拙于口,剑修之道就在眼前,愿与诸位共勉。”
说完之后,他持剑行礼。
台下弟子们同样持剑行礼,齐声喊道:“愿与师兄共勉!”
宁白峰将桥下雨横放在膝前,转身坐下,仰观姜枫留下的先天剑经。
其他弟子也不再言语,静静参悟。
时光飞逝,转眼三天即过。
上阳峰外的讲剑堂下,静坐观悟的弟子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多起来。
许多已经突破至剑胆境的三代弟子都御剑而至,或站在树梢,或御剑凌空,甚至有些剑丸境或是剑坯境的二代师长都偶有出现。
一位半步剑仙的毕生所学,如何不令人痴迷。
然而宁白峰越看越迷惑。
不是上面的字看不清,也不是看不懂上面写的内容,更不是学不会上面的剑经秘典。
而是上面的内容,通篇大部分都在对剑意的理解。
关于练气的内容,除了那几幅筋脉走势图,只有短短的一篇转化剑元口诀。
至于剑势,更是模糊,只有一句话。
天地万物皆为剑势。
这篇剑经里的修行方式,不能说错,但却出现了一个宁白峰再熟悉不过的问题。
高不胜寒。
从修行之初,宁白峰就以一式三炼为准则。
本来以他的资质,修行速度会很快,但实际上并不顺遂。
后来在湘云书院的时候,老山主一眼看破,言其中修行方式,所站之人太高,并不适合初修之人,后来才建议他循序渐进。
而今枫师所修之法,同样如此。
意在前,势在后,气次之。
以姜枫所站境界,自当重意。
并且剑阁剑意之强,桃花林里的那一幕,确实是印象深刻。
然而意从何来?
其在观想。
若是修行之初便常常静坐一地观想,不仅体内剑气积攒不够,想要悟出剑意都是妄想,更别提虚无缥缈的剑势。
宁白峰深深看了一眼林中认真参悟的弟子们,御剑去往青竹坡草堂。
“剑阁本就重意,若不如此,如何修得无上剑意。”
姜枫站在院内,远眺上阳峰下那片峭壁松林,淡然道。
宁白峰皱眉道:“但这样却并不利于入门弟子的修行,内门如此之多的弟子停滞在下三境,于此不无关系。”
姜枫回头看着他,问道:“既然知道问题所在,那为何不按你自己所想去教授?”
宁白峰有些难以置信。
修行之事,岂能儿戏。
杂役弟子虽不起眼,但却是一门根基所在,怎能说改就改!
姜枫知道宁白峰在想什么,平视远方群山,悠悠叹道:“你之所想,也是我之所思,剑阁持续数百年没有出现惊才绝艳之辈,已经到了不破不立的程度,这也是你成为剑池首席弟子的原因。”
宁白峰说道:“剑池首席就能随意更改一门修行之法?”
姜枫笑道:“于剑池上领内门弟子修剑,这句话可不是说说,只要你认为正确,便可大胆去做。”
宁白峰反问道:“无人会来干预?”
姜枫双手背负到身后,平淡的说道:“有我在此看着。”
很平静的一句话,但却蕴含着强大的自信。
这股自信或许并不是来源于修为本身,毕竟比他修为高者还有不少,其真正的来源,或许在云雾里的那座高阁中。
宁白峰平静的说道:“我也是来学剑,如何能教他人。”
姜枫笑道:“你的那座小院已经修缮一新,山门所有典籍副本已经放在那里,山上的剑你随便学。”
最后这句话,是刚入山门那天晚上姜枫对他的警告。
宁白峰仰头看着天上云雾,说道:“但却依旧没有资格前往剑阁?”
姜枫哑然失笑,“你就是现在飞上去,谁还能拦着你不成。”
宁白峰回头看着他。
姜枫说道:“我并不建议你现在就去剑阁,从最初那晚的交手,我就知道你的剑意并不弱,所缺的只是使用剑意的方法,所以去不去都一样,若真是有需要去剑阁的那一天
,我希望你能一鸣惊人,而不是辛苦攀爬。”
宁白峰再次仰头看向云雾后的剑阁,仔细想了想,然后轻轻笑了起来。
片刻后,白衣身影御剑回到竹林小院。
自从枫师授课之后,已经有不少弟子乘坐剑舟去往剑阁。
虽然以他们的修为,只能进入一层楼。
但返回之后进境极大,许多停滞在剑意境的弟子,一举突破到剑势境。
因此乘坐剑舟去剑阁,便有了另一个称呼,名为承意。
承接剑意。
破境之后的弟子们自然欢喜,回到上阳峰下的讲剑堂手,面对枫师的先天剑经,对于剑势境只有一句话。
天地万物皆为剑势。
这让他们再次陷入困顿之中。
许多弟子不得不再次回到剑池上,甚至有些人缓缓回到各峰,继续去做杂役。
一切仿佛又要回到曾经。
剑池首席弟子又躲进那间小院,闭门不出。
许多燃起希望的弟子们,再次信心熄灭,甚至颇有微词。有些弟子更是出言不逊,言其沽名钓誉。
对于这些不满的言论,有些人反口相讥。
比如柳生,比如江夏。
因为他们佩服宁师兄,又感念曾经的帮助。
甚至有些弟子与出言不逊之人发生拳脚冲突。
如得赠长剑的那十余名弟子。
他们从一些人嘴里得知,若非宁师兄那日剑池赠剑,他们要做一年甚至更久的杂役,才能换取到自己的长铗。
知恩,便要图报。
宁白峰此时俯首研读,并不知道外面发生之事。
枫师送来的典籍并不算多,但是想要理解吃透,宁白峰依旧用了很久。
当他走出小院来到剑池边时,遇上一名坐在池边握剑沉思的弟子。
他察觉到身边有人,抬头仰望,顿时惊讶的说不出话来,许久才吱噎着喊了出来。
“首席宁宁师兄!”
这声叫喊,随风传遍剑池。
随后,议论与问候之声响了起来。
“那人出来了”
“他终于舍得出来了。”
“宁师兄出来了。”
“宁师兄。”
“首席师兄。”
剑池上静修的弟子们都被惊醒,全都看向这边。
宁白峰郑重行剑礼。
剑池上,有人回礼,有人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