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蜘蛛娘3(1 / 1)

我瞬间松了一口气。

还好娘亲只是为了应付戴婶子才说出刚才那些话儿。

“娘,你以后别说这些自毁名节的话了,这要是传出去,不光我们将名声有损,到时候我要考试的话有可能都考不了。”

这也不是我危言耸听,在离国确实有一条律法是不允许自身有污点的考生进行科考。

“行行行,哎,这些衣服洗好了,你去把厨房我做的九层糕拿去分给大家。”陈母一边晾晒刚洗的衣服一边对我和酒元姐姐说。

“娘,你啥时候做了九层糕呀?”这才太阳升起没多久吧,九层糕就做好了?

委托者记忆中九层糕是将大米磨成的米浆薄薄的02毫米地蒸熟,以此类推,整整20多层,故名九层糕,不是只有九层而是多层的意思。

九层糕在磨的时候在里面加入黄栀子还有决明子已经一些芡实进去味道更佳。

“就在你呼呼大睡的时候做的。”酒元姐姐在旁边取笑道。

“酒元你带着妹妹也一起去帮阿晨,他一个人干不完。”

“好嘞,阿晨,我们去厨房搬九层糕吧。”

“嗯嗯,好的,家里还有米香家的酱油吗?”我感觉自己是不是饕餮附体,不管到哪个星球上都离不开食物。

“有,不仅仅有米香家的酱油,还有阿伯家的陈醋,娘前几天刚去打了。”酒元如同弟弟这个小吃货肚里的蛔虫一般。

哎……到哪里都改变不了吃货的体质……

我和酒元姐姐一人端着一台柄九层糕来到附近的张婶子家,张婶子一直对委托者很好,应该说村子里的大多数人都对委托者一家不错。

“张大婶在家吗?”

“咦,阿晨,你考试回来了呀?”陈家大郎听到我的叫唤从里头打开门说道。

“是的,不会做就回来了。”我尴尬地笑笑。

“哦,没事,今年冬天我跟你一起去考,先生说我今年再练练冬天就可以下场镇考了。”

“哦哦,行,婶子在吗?”

“哦哦,她去外公家了。你是要给我家九层糕的吗?”

“是的呀,你去拿个盘子过来拿一块去。”

九层糕上面还铺了一层蓝布,这小子都能知道是九层糕,看来没少吃呀。

“得嘞,我去取盘子。”

说完大郎便噔噔噔地跑进屋里拿了一个大盘子和筷子出来。

“今天吃了你们家的九层糕,改明个,就会有好多人来我们家送九层糕了,我弟也不用跟我抢这个吃了,哈哈哈哈”大郎非常爽朗道。

“你家送了多少家哦,这么多九层糕。”酒元姐姐笑问道。

“其实没送多少家,村里总共去参加镇考的就有20多位了,我娘总共就送了10家左右,就近的,远的都没送。”大郎端着九层糕的盘子,一手拿着那双筷子掰下一点尝道。

“送了10多家呀,那你们可真有的吃了。”

桃花村的村民有一个风俗,每当村里学子参加考试,就会给那位学子送上几文钱给他做盘缠,等对方考试回来后就会做九层糕给村民做回赠。

从十几年前灾后重组建村后便开始了这样的习俗。

家家户户的送过去,半天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跟姐和母亲说一声要去准备冬天的考试便回屋了。

唉,望着自己房间中一整排的竹架子,旁边的竹篓子里面还有一沓沓练习的白纸,都是委托者之前自己做的白纸。

又开始了学习学习的道路,真是辛苦。

好像昨天自己才高二学习中,这才隔了一天又跳到茉莉2号星球学习。

好像…………⊙﹏⊙

自己曾n次方孙子公司缺乏业务员是不是因为每次到一个新的星球就得学习这么多东西而被压垮的呀?

原本松垮垮的脑袋瞬间绷紧⊙﹏⊙,我是不是被自己的后代给坑了?

在工作空间中监督着沉沉工作情况的小黄鸭依依瞬间脖子缩了缩,咽了一口都不知道存不存在的唾沫。

依依转头用鸭嘴戳戳腋下的羽毛,故意撇开眼不去看沉沉那副好似发现什么惊天秘密而落寞的身影。

哎,不想了,就算被坑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总不能直接半路撂桃子不干吧。

我觉得委托者陈晨放书的规律很不友善,把所有书籍分层次摆,这让要不是有委托者的记忆压根就不知道哪本书在哪里。

我拿出了委托者陈晨当年多学点启蒙书籍《增广贤文》,内容记载杂乱无章,这本应该还是委托者父亲重新编写过的。

越看越有趣……

里面记载了一些社会谚语,譬如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这本书主要的思想说人是虚伪的,人就跟墙头草一般,嫌贫爱富,趋炎附势。

这讲的实在是太对了,不过要不是穷人先爱占便宜惹人不快,又有谁会一开始就嫌贫爱富呢,所以世间一切其实都有因果,倘若你不嫌贫爱富,那么就有贫的人来占你便宜,甚至伤害你。

这就是为何嫌贫爱富重来只会遭受贫的人吐槽的话语,富的人却不怎么说对方嫌贫爱富。

因为贫的人希望富的人能够被他们说的自愿拿出东西给他们。

真想就是如此,你给穷人物质上的东西了,你就不嫌贫爱富了。你要是不给,那你就是嫌贫爱富。

不要说你跟贫的人做朋友给了他们精神上的东西,你信不信,你跟贫的人做朋友,人家一定伸手跟你要东西。

贫的人有时候比富的人还要虚伪。

这些书籍实在太有趣。

又翻看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幼学琼林》《朱子家训》《千家诗》《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声律启蒙》《文字蒙求》

这些都是陈晨父亲给他重新改编的启蒙书籍,从这一本本的笔迹来说,委托者的父亲绝对是一位重视孩子教育的父亲。

时间荏苒,光看这些启蒙书籍就花了我一下午的时间,吃了晚饭后,屋里点了一些烛火……我开始写磨墨写日记了……

这是从上一个星球就遗留下来的习惯,写写日记方便自己整理一天的思绪更加深自己对事物的看法。

……

翌日……

“阿晨,娘去乡里干活,妹妹在准备晚饭,你能不能帮忙将这些布匹拉到张家布庄?”酒元姐姐在门口喊道。

“好的,我一会儿就去。”

委托者陈晨的姐姐陈酒元是织布的好手,织布的速度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快,常常别人才做了一匹布,酒元姐姐第二匹布都快完工了。

而陈母则是在乡里的一家首饰铺子做簪娘,委托者陈晨负责读书考试,偶尔给酒元姐姐打打下手,妹妹陈秀秀在家里负责做家务顺便跟着委托者陈晨学习。

一家四口没有田地在外人眼里过的相当的苦,殊不知簪娘和布匹的生意都可以养活这一家子了,只不过陈母一家子都比较低调,除了日用品之外的东西都是于周围的领居一样的配置,看陈晨一家子都穿着草鞋,身上的衣服也都不知道打了多少个补丁就知道了。

而那些有田地的还在那苦哈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工作,家里孩子上个学还要拼名额。

看完书之后,我便拿出仓库里的三轮车推到发出咔擦咔擦响声的酒元姐姐的织布间前其后大声吼道“姐,哪些布送张家布庄呀?”

“哦,就门口那条长凳上深蓝色的那些布匹送到张家布庄,白色的那些顺便送到皮娃他家托他爹带给镇上的西大门的张员外家。”酒元姐姐一边手速拉出一道道残影一边朝外面大声吼道。

“哦,好的。”我也大声回复。

我推着装着白布和蓝布的三轮车走了……

“等等,等等,阿晨,你送到张家布庄别忘了让他们结算一下这个月的货钱,总共12匹12文钱布和18匹9文钱布加上今天的4匹9文钱布,总共342文。”我刚推出家里不久便听到后面酒元姐姐慌张地跑过来叮嘱道。

“哦哦,我再重复一遍,总共12匹12文钱布和18匹9文钱布加上今天的4匹9文钱布,总共342文,对吧?”我放下三轮车掰着手指跟酒元姐姐确认道。

“是的,镇上西大门的张员外家的那几匹白布付过了,记得也和皮娃他爹说一下,直接送过去就可以,月钱明天结算于他。”

“哦哦,好的”

……

酒元姐姐一个月能赚300文到500文不等,陈母在乡里做簪娘月钱一个月也有600文,两人加起来一个月也有1钱银子了,顶上别人家3个男人的壮劳力了。

而妹妹秀秀也是家务活的一把好手,从小就会洗衣做饭了,由于人小体力跟不上,家里平常乱了点,一日三餐的碗都是晚上一起洗的。

家就陈晨最不会赚钱了,大朗和皮娃经常笑话委托者陈晨吃软饭。

这不,刚到皮娃家门口就被坐在竹椅上正在一边扇着蒲扇一边被《大学》的皮娃看见了,老远就喊着”嗨,吃软饭的,今天来托我爹送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