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初见糜芳
在杨光的记忆里,汉末时期中原粮价最便宜时也是七钱一升!也就是七百钱一担。怎么彭城这边粮价如此地便宜?他驻足问了问,确实是六钱一升!
杨光问道“要是大量地购买,可还能便宜点?”
那小厮连忙问道“客官可要买多少?”
杨光竖起一个指头。
小厮摇摇头说“客官要买一百担的话,便宜不了。”
杨光继续竖起一个指头。
那小厮吃惊地问“一千担?”
杨光摇摇头,继续竖起一个指头!
“一万担?”那小厮顿时觉得自己的大脑不够用了!他连忙说“客官请在客厅里稍坐,我去请管事来跟客官谈!”
说罢,那小厮便将杨光三人引导到小客厅内。等杨光三人坐下后,他立刻便朝后堂跑了过去。
不一会,那小厮带来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人过来。他见到杨光后拱手致礼,说“糜氏粮店管事张晋拜见几位客官!”
杨光眼睛一亮,问道“你们可是东海糜家?”
张晋脸上顿时露出喜色,他说“客官知道我们东海糜家?”
杨光点点头,说“糜子方可在?”
糜子方是糜芳的字。在糜家,其实经营这一块都是由糜芳负责。所以杨光才有此一问。
张晋脸上堆起了笑容!他连忙问“客官认识我们二老爷?”
杨光摇摇头,说“久仰大名而已!还不曾认识!如果他在彭城,我还想见一见他。”
张晋立刻便知道这一笔业务有戏了!他说“二老爷刚刚来到彭城,客官请稍等。我这就去请二老爷过来!”
杨光朝张晋摆了摆手!
张晋安排那小厮在客厅里给杨光等人斟酒!他立刻跑了出去。
等了大约两炷香时间,张晋陪着一个二十余岁的青年人走了过来。只见他身穿锦袍,腰佩宝剑,头扎方巾,是一个典型的英俊小生。
杨光有点激动!这是他见到的第四个三国名人。虽然不是大牛,但也是闻名遐迩。
糜芳朝上座的杨光拱手致礼,说“东海糜子方拜见这位客官!”
杨光站起来拱手还礼,说“梅仙座下弟子弘农杨洞明见过糜子方!”
糜芳一时还没有搞清楚梅仙是怎么回事。他再看看杨光身穿道袍,便露出惊讶的神色!他连忙再次拱手,说“子方不知是梅仙弟子驾临!未曾远迎,失敬!失敬!”
杨光又拱手还礼,说“洞明冒昧而来,不怪不怪!”
在坐定之后,小厮又给杨光三人和糜芳斟酒,然后退到一边束手而立。
糜芳端起酒觞,朝杨光示意一下,说“请道长喝点酒水解渴!”
杨光也做了个手势,说“一起,请!”
两人都按照文士的礼节,用左手袍袖遮挡,右手端起酒觞抿了一口。
放下酒觞后,糜芳问道“道长光临蔽店,可是有什么指教?”
杨光微微一笑,说“糜子方的大名,贫道是早有所闻。今日来到贵店,是想买一些粮食。”
“不敢污了道长的耳朵!”糜芳客气了一下,接着说“不知道长要买多少?”
杨光问道“贵店大概能拿出多少?”
糜芳虽然敬重杨光,但杨光这样问,还是让他心里不是很痛快!你这不是看不起东海糜家吗?他毕竟还年轻,养气功夫不足。脸色还是沉了下去。他说“不知道长需要多少?只要是不超过十万担,小店都能拿的出来。”
杨光微微一笑,说“那就先买三万担吧!还请子方安排人送到颍阴县城南二十里的杨家乌堡。”
杨光知道随后几年,大汉朝年年天灾。粮食会越来越精贵!再说,他要实施自己的计划,也需要很多粮食。这次在陶辊那里得了很多金饼,拿回去也没有多少用。不如在这里换成粮食带回去。
糜芳心里微微吃了一惊!刚才那管事说杨光要买一万担。自己才吹嘘十万担的。现在道长增加到三万担。这三万担都要从其他协作粮商那里调剂。要是道长再要多一点,还真是麻烦了。他随即笑着说“没问题!三万担粮食共计一千八百个金饼,优惠一百个金饼。到颍川的运费是一成,一百八十个金饼。共计一千八百八十个金饼!先预付一千五百个金饼,余款在颍川颍阴县城南杨家乌堡交割!”
杨光点点头,说“可以,我们随身只带了三十个金饼。先交定金。其余款项请子方派人去城南十里营地里去取!”
糜芳立刻写了两份契约,杨光、糜芳在上面签字按了手印。
孙斌交了三十个金饼。
管事张晋开了收据。
随后,万安带着张晋,架着两辆马车去了城南。
杨光跟糜芳道别,回到了客栈。
杨光不知道乌堡里能存放多少粮食?这三万担还是太少了点。最少要储备十万担。在杨光的计划里,一旦中原受灾,他就要办粥棚收买人心!到那时,粮食就会向洪水一般流逝!
在杨光的记忆里,最迟是一年半之后,在中原一带出现大旱,造成了大量的农民饿死在路旁。张角刚起事时,为何一呼百应,就是头年大旱起了关键的作用。老百姓在面临生死时,是会爆发出强大的能量的。
杨光必须为一年多之后的天灾做好准备,尽力多挽救多少一些汉人的生命。
当晚,万安回来了。他拿着麋氏粮店的收据交给杨光。
杨光摆摆手,说“这些你都拿着!别给我看。”
歇了一天,杨光不放心,决定去糜氏粮店再定三万担粮食。
糜芳正要离开彭城去琅琊郡。听到杨光来了,便迎了出来。
两人见面后互相致礼,然后又去了小客厅。
在坐定之后,杨光说“子方,贫道还想定三万担粮食,三个月后在颍阴杨家乌堡交付,是否可以?”
糜芳这两天在调动粮食,他对粮食行情有所了解。他说“可以,不过到时候是接近春荒之际,粮价会略有上涨。价格为六百五十钱一担,还没有优惠,你看可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