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拿下皖县
郡兵不仅是人数劣势,士气不足,又受到两面夹击。在那些士卒开始一哄而散往山上跑时,便已经是溃散了。
挡在路上的只有两个曲长、几个屯将还有他们的亲随。他们看到两边冲过来的黑压压的黄家军,知道再抵抗是徒劳无益。便扔掉手中的武器,举手投降了!
杨光看到对面冲过来的是杜彬曲,他不愿意跟杜彬起冲突,便收拢一部分俘虏开始往湖陵邑方向撤。
杜彬曲的士卒收拢了大部分俘虏!将山中的通道打开了。黄穰命令随后的几曲士卒在山上继续收拢那些手中没有了武器的郡兵士卒,他带着亲随冲过峡谷。
杨光看到黄将军冲了出来,连忙赶过来向将军致礼,说“末将拜见将军!”
黄穰骑在马上,低头朝下面的杨光看着,他是越看越喜欢!他跳下马来,说“洞明神机妙算,这次我军能拿下阚际的郡兵,你应该居首功!”
“末将不敢居功!都是将军领导有方!”杨光这个时候根本对首功不感兴趣。他需要的是积攒冷兵器时代的战争经验。
“嗯!年纪轻轻的,能居功不傲,不错!”黄穰围着杨光转了一圈,看了看杨光挺拔的身材!他在想,杨洞明这脑子里面长的是什么?怎么就能在几个月前想到郡兵的结局?并且能判断可以偷袭湖陵邑,现在又出了主意可以去诈取皖县城!他问道“洞明,你觉得派哪几支部曲去皖县城比较好?”
这次诈取皖县城是很轻松的战斗任务,也可以说是去捡战功。同时也没有什么含金量,杨光是绝对不会去独揽攻占三座县城的功劳的。他说“最好是将军亲自领军过去。这样能威慑住皖县城内的豪强、宵小。可以让黄琛曲为先锋,以将军从松滋县城领出来的部曲为主力,杀奔皖县城!”
黄穰明白了杨光不想参合皖县的事,便在心里暗暗地点点头。这孩子不仅能做到居功不傲,还能懂得进退。将来前途无量啊!
数千俘虏可不是那么好安置的。黄家军专门扎了一个大营,收拢、关押俘虏。
黄穰安排杨光率部先回到湖陵邑稳住县城内的形势。他又安排黄琛曲为先锋,以黄铭曲为后卫,他亲率杜彬曲、黄浩曲、葛布曲、崔登曲,打着郡兵的旗帜浩浩荡荡越过湖陵邑,杀奔皖县去了。
盛昊一直护卫在黄琛身边,这次他看到了黄穰,他恨不得生吃了这个杀害他族的凶手!不过,他也知道,现在根本就不是机会。他只能将帽檐压得更低,不愿意去看黄穰那嚣张的本色!
黄穰根本不知道黄琛身边还有个对自己恨得无以复加的家伙。他将大手一挥,留下黄振曲、黄果曲、孙淦曲三曲士卒看守俘虏。
姜弥已经将两县青壮组织起来了,不需要花费什么精力管理。两曲县兵已经走了。麻烦的是那些一千多郡兵俘虏!被重点看管着。
在休整了两天之后,姜弥看到那些青壮基本稳定了。便将这三千多青壮交给了随后赶过来负责整编的黄家族长。他带着自己带几个亲随赶回到湖陵邑县城,到县兵大营内杨光处报到。
杨光见到姜弥,招呼姜弥在大帐中坐下,又亲自给姜弥倒了一觞酒,在端过去时说“姜子沪,你这又是何必呢?你这次为拿下郡兵立下了巨大的功劳,将军已经重点关照了,至少要给你官复原职。你来我这里顶多就是个亲随头目,那完是两回事啊!”
姜弥没想到杨光倒的酒是给自己的,他连忙站起来接住,他说“末将既已决定跟随杨曲长,那就驷马难追!曲长不必再劝了,末将心意已决!”
杨光也希望身边能有个幕僚。这姜弥出生于大家族,又担任过县尉,对大汉朝这个社会了解得非常透彻。他说“姜子沪,我既然收下你,就将你当成自己的心腹。我想你也能看得清楚将来发展的趋势。我的未来还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如果你决意要跟着我,我当然很高兴。但你也要有各种心理准备。甚至要有亡命天涯的心理预期。”
姜弥听到这话,便觉得是杨光对自己敞开了心扉。同时,他也更加确定了杨光有一套整体的发展计划。而不是准备在黄穰这棵树上吊死。他更加有信心了!他说“末将既然已经决定跟随曲长,就绝不二心!不管将来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曲长不赶我走,我都会忠心耿耿追随!”
杨光看到姜弥确实是心意已决,便没有再说什么。他说“那你先去安顿下来吧!这次你立了大功。我已经上报给了将军。封赏克日将下来。”
姜弥致礼道“谢曲长!”
随即,大锤便领着姜弥去安顿住下了。
~
黄穰带着大军抵达皖县城,守城的青壮一看是县兵回来了,后面还跟着郡兵,哪里会想到这其中有诈?便打开了城门。
黄穰率部兵不血刃地拿下了皖县城。
不久,黄族长又将皖县的青壮送了回来。
黄穰在安定了皖县的豪强之后,安排黄琛担任县长,任命杜彬担任县尉。县兵曲长仍然是崔登担任。留下黄琛曲、黄浩曲驻守皖县城。他带着黄铭曲、葛布曲回转到湖陵邑。
在湖陵邑,黄穰大开宴席,将有功之将、各豪强的族长、家主都请来大喝了一场。
随后开始奖赏有功之将。
杨光被列为首功,奖赏大量的金银珠宝,还有部分使唤丫头。在湖陵邑奖赏豪宅大院一座。随后,他就率领亲随搬进了一座五进大院子。
姜弥又受到重奖,不过,他拒绝了官复原职,只收下金银珠宝,继续在杨光曲担任幕僚。
陈健终于见到了黄穰,虽然他内心里冒着复仇的火焰,但心机深沉的他还是笑脸奉迎。
黄穰看到这陈健也是居功不傲,内心里特别欢喜!目前阵营中也没有什么重大职位,还是让陈健继续担任县丞。
黄穰看到湖陵邑以稳定,便在内心里有了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