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一人之力(1 / 1)

藏冰 周至雪 2597 字 2020-06-09

天南,绒荻城。

名冠天下的第一等酒楼,素雪楼中,人流熙攘,簇拥满堂。

二楼甲一号飞鸟小间内,酒菜盈桌,暖炉在左,另有咸酸,蜜饯,果脯,琼甘一类设在主桌北侧的小几之上,果香菜香如拥在怀。

周倾下意识的舔了舔嘴唇,常年在藏冰观中读书的他平素吃的最多的也不过是观中的斋饭,今次见到这五花八门的饭菜,简直惊为天人。

“原来,吃的还有这么多种。”周倾笑吟吟的吃着,一侧的李昀歌抬手倒了一杯热酒,推到他的眼前。

“小兄弟,尝尝这个,别客气。”

周倾新奇的捧住酒杯,嗅了嗅蒸蒸而上的酒气,微微皱了皱眉,“这就是酒啊?爹爹和师父都爱极了。”

“这可不是一般的酒。”赵卫晗介绍道,“这是绒荻城独有的清果酒,偏甜味,适合你这样从没喝过酒的。”

他的视线无意中看到赵雪贞正呆呆的盯着饭菜,始终没有动筷子,心中一动。

“小姐,很快就要回家了,不开心吗?”

赵雪贞怔了怔,有些迷茫的摇了摇头,“我,不,本小姐还没原谅他呢!才不回去!”

周倾猛然想起那一日在山林夜谈时赵雪贞的话,扫雪客似乎因为什么原因想要和她断绝父女关系……

当初毕竟初次见面,不好相问,如今他们的关系也算融洽,周倾想了想,问道。

“大小姐,赵前辈他究竟为何……”

赵卫晗从旁使了个眼色,他知道自家大小姐并不想回答这个问题,适时插口道。

“其实也没有什么,当日辽军进犯沧北,沧北百姓惨遭屠戮,探雪城身为大周国内一等一的大势力,袖手一侧没有出手……故而江湖上有许多骂名纷至而来,你知道的,流言往往就是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搞得探雪城一时骂名昭著。”

“有辱骂探雪城甲士的,更有甚者还有辱骂主公主夫人的……”

“怎么会这样?探雪城不是始终置身于世外吗?不参与战争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周倾问道。

李昀歌听他这么说,差点将刚刚灌入口中的一口热酒喷出来,勉力咽下,他哈哈笑道。

“小兄弟啊,你太天真了,民间有那么句话叫‘江湖险恶’,听说过吗?”

周倾摇了摇头,他对于江湖一类的了解大多出于道家典籍中的记载以及父亲的讲述。

“在我看来,江湖是纵情山水,是快意恩仇啊,怎么会有恶语诽谤之辈呢?这样的人应该遭天下英雄耻笑!”

赵卫晗给他夹了一只鸡腿,“等以后在江湖上游历一番之后,你就会明白人口难防人心难测的道理了。”

李昀歌郑重其事的再次拍了拍周倾的肩膀,神情严肃,“老赵说的话虽然大多没什么用,到这句话确实说到正地方了,你千万别把每一个人都看成我这般善良。”

周倾自行忽略了李昀歌那些没有正形的胡话,心中因为这二人一唱一和的话语而对从前的想法有了些改变。

“老赵,你还没说完,后来发生了什么?”李昀歌对于探雪城的事也分外感兴趣,苦口婆心地教育周倾一番后又发问道。

赵雪贞恶狠狠的吃了一颗红樱桃,显然不想继续听赵卫晗说下去,将头瞥向窗外,只这一看,便再也转不开眼睛。

“从外人眼中看,无论如何,我们是大周的一份力量,外敌入侵理应出手,可我们只在探雪城闭门不出,无疑成为了人人谩骂的核心……”

李昀歌道“可说到底,也怨不得那群血气方刚的江湖人这么说啊,你们总归是没有出手。”

“就算探雪城和大周朝廷合分两派,在天下云集响应,举国武人不远万里共赴战场的关头,你们探雪城高手如云,内家子众多,又立足人间之最,素来有大周之剑之称,即便分出百分之一的力量,也比那些盲目响应的江湖游侠强太多了。”

“可偏偏你们‘坐山观虎’,即便被推上风口浪尖,也不算委屈。”

“这么一说……我竟也觉得你们不出手,有些不太合情理了。”周倾顺着李昀歌的话想下去,不免赞同的点头。

而他这一句话换来的便是赵雪贞的瞪视和赵卫晗的一声苦笑。

“是啊,说的很对,天下人就是这么看我们的,这其中不无道理,但他们和你们俩之所以会这么想,均是因为你们根本不知道这看似袖手旁观的背后……主公做了什么,我们也是有苦衷的……”

李昀歌沉默,似在思忖,周倾也闭上嘴,等着对方继续说下去。

赵卫晗有几分闷闷不乐的饮了一口酒,“主公,承受的最多……这件事的伊始,还要追溯回十五年前。”

十五年前,座北侯周夜城满门被灭,死于奸人之手,天下人皆知那是辽皇派人动的手,而且只有金刀门才有这样的实力。

探雪城和金刀门历朝历代便是分立两国,相互制约的势力,一方出手,另一方便也会出手反击,所以长年以来,双方很少撕破脸皮,也算相安无事。

但这一次金刀门做事如此过分,一击除了威震天下的座北侯,相当于直接撕开了大辽与大周两国的仇恨。

探雪城起初并未出手,是因为按照情理皇室应首当其冲,为座北侯一事与大辽发起国议,甚至起兵开战。

奈何,大周皇室衰微,四百余年传承至今,到成帝年间便已经是羸弱不堪,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四境各国虎视眈眈,朝廷文武安乐受享不思进取,可谓内忧外患。

若非后来座北侯一鸣惊人,横空出世,以无双的军事才能南征北战,打下一世雄名,震慑诸国,使大半个天下膜拜臣服,只怕大周国早已消失在了历史大潮之中被列国瓜分了。

这般朝廷在座北侯死后更为直接的凸显出了它最虚弱的本性,满朝从君至臣,从上到下,数百之众无一人敢出言质问大辽,为座北侯灭门一案讨个公道。

甚至就连叶司丞在帝都审案查到最终也都反被镇天王一力压下,沧北军落入镇天王手下,此事不了了之……

凡是怀着为周夜城报仇起兵伐辽的一干名将甲士无一不受到镇天王的强力打压,削去军籍,要么发配远疆,要么谪迁边城。

一言以蔽之,朝廷中无人为座北侯灭门之案正名,更无人能为座北侯喊一句公道话,奸人依然逍遥法外,座北侯用一生捍卫的大周朝廷只能在大辽的淫威之下嗫喏后退。

大周半个江山以及遍及天下的声威是座北侯打下来的,而今他一死,就意味着原本臣服的诸国不可能甘心继续臣服。

总要有人站出来,而那个真正站出来承担下一国之危的人,正是扫雪客。

没有人知道,在座北侯出事后,正是他亲走釧亭,才换来了后来的十五年和平。